树龙虾

80后夫妇迷恋复原濒危生物想让人知道它

发布时间:2023/11/12 9:46:28   

环球影城、迪士尼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地方。但你是否曾注意过其中仿真的生物模型呢?几天前,在一档名为《求职高手》的电视节目中,80后夫妻段翔和王雅静透露,作为生物复原师,他们三年前就拿到北京环球影城备案涂装师的邀请函,园中不少栩栩如生、还原度极高的生物模型都出自他们之手……作为一个少为人知的新职业,夫妻二人致力于复原已灭绝的动植物。不少人对生物复原师这一职业很是好奇,北青-北京头条记者联系上段翔夫妇,揭秘这一职业背后的故事。

复原作品栩栩如生环球影城、迪士尼都有他们的手笔

几天前,在一档求职节目中,生物复原师夫妻段翔和王雅静快步进入演播厅,而王雅静怀中抱着的“猩猩”扬着一只手,随着她的走动还会上下摆动。引得众多嘉宾啧啧称奇。

而在嘉宾面前的桌面上,不同品种的蛇类、蜥蜴栩栩如生,尽管明知只是模型,仍吓得女嘉宾一度不敢落座。

这些都是段翔和王雅静的作品,作为一对80后夫妇,段翔毕业于清华大学,妻子王雅静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一个学习雕塑,一个学习设计专业。两人最终都选择国内为数不多的新行业——生物复原师。尽管他们现在已经做到业内知名,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馆、山东泉城欧乐堡动物标本馆、北京环球影城、迪士尼……都有他们的手笔,甚至和《阿凡达》剧组的关系都非常好,但他们仍然希望借助媒体的报道,让更多的人重新看到灭绝的动植物。

为了完成作品,他们往往要到野外长时间观察动物,大到鳄鱼小到蚂蚁,每一个动物的鳞片、毛发都是他们的研究对象。甚至为了细致观察,他们夫妻就住在“动物园”中,段翔睡觉都会抱着一只1.5米的蜥蜴。

清华大学毕业后他和爱人迷上复原濒危动物

渡渡鸟生活在印度洋的岛国毛里求斯。它们不会飞,因此把卵产在地上。16世纪,有人带了一些猪来到岛上生活。结果猪在岛上大量繁殖,喜欢吃渡渡鸟的卵。到了年,渡渡鸟便在地球上消失了。科学研究认为,打猎和任意猎杀是造成渡渡鸟数量减少的重要原因,但是老鼠、猪和其他家畜等外来物种的入侵,加速了渡渡鸟的灭绝。

美国的慈善家肯尼斯·尤金·贝林先生曾经说过,地球未来的命运取决于年轻一代,我们要通过博物馆让他们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找到更明智的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

从事雕塑行业10年,正式制作动物模型5年,今年35岁的段翔记住了贝林先生的这句话。从清华大学毕业之后,他迷恋上了动物模型制作行业,几年摸爬滚打下来,他和妻子王雅静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生物复原师。

段翔说,他和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妻子有一个共同的梦想,那就是让灭绝以及珍稀物种不再仅存于图片与历史文献中。他们热衷于灭绝动物复原的研发,不断雕琢产品,改善工艺,享受作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期待有一天,让被复原的动物模型更立体,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灭绝动物走出书本还原现实,从而让小朋友可以了解大自然,了解生命与自然的延续,近距离体会动物多样性的神奇。”段翔说,“在我们眼里,这些被复原的小动物也都有生命力,寄予了对孩子般的期许。通过动物的毛发生长方向,一根根注入身体,每一处细节的完美再现,可以亲手赋予鲜活的色彩。”

为制作眼镜蛇模型夫妻俩每晚上山捉蛇采集数据

如果一个平米的展厅,呈现一批非洲热带动物生长环境。那么,这里会有体型三四米的大型动物,也会有体型一米、几十厘米甚至几厘米和更小的小型动物。

“当地的蜣螂等甲壳类昆虫,以及蜜蜂、蝴蝶、蚂蚁和蚂蚁窝,水塘里的鱼、水草等,我们都会进行整体还原,而不是只做出一个动物模型。”段翔介绍,一些细节的呈现,会让人觉得更有真实感,虽然辛苦,但有意思。

如何呈现一只眼镜蛇的生活环境和状态?3年前,段翔和妻子接到了这样的任务,他们要为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馆复原一个这样的场景。

于是,他们来到来到江苏、浙江等眼镜蛇相对较多的南方,每天晚上前往眼镜蛇可能出没的区域,山地、丘陵、灌木、水塘等野外进行蹲守。发现眼镜蛇之后,拿蛇夹将其临时控制住,从各个角度观察和拍摄,使用3D打印扫描仪以及高清摄像机,记录下这条蛇的体型、鳞片、花纹等数据以及特征。往往在一个山上,每天晚上他们会遇到少则七八条,多则二十几条,共五六个品种的蛇类出现。见到其他品种的蛇类,他们也会一起进行数据采集。

回到家里,首先进行三维建模。做出外形之后,再查找骨骼资料。请教医学专家,询问蛇的肌肉生长、韧带分布。最后一步是制作表皮。使用电脑将眼镜蛇的数据做出来,然后进行手工雕塑。

“每一个动物的瞳孔都不一样,眼镜蛇的瞳孔是手工做出来的。要先将虹膜做好,再把晶体做出来。”段翔告诉北青-北京头条记者,就是这条蛇眼睛里的血丝也要呈现出来,而血丝其实比动物的毛发都要细。“泥塑完成之后,邀请专家来提意见,只要说哪里有问题,他会立即开始修改,经历一审、二审、三审……鳞片、骨骼、肌肉、表皮等,全都得到认可,才能开始进行模具的制作。”

刷硅胶,取模,用高精度树脂翻模,再次请专家确认,上色,涂装,进入场景铺设……小到一块石头的摆放,大到一棵树的生长环境,他们尽力还原这条蛇的自然生存环境。从野外考察到进入制作,至少需要一年多的时间。

段翔说,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馆和山东泉城欧乐堡动物标本馆的动物模型都出自他的团队之手。而广州的长隆欢乐世界、北京环球影城,也有他们参与的身影。

夫妻愿意被称为匠人已经还原上千种动物

说起复原动物技术的起源,段翔说,大多数都是他和妻子一起通过网络资料自己研究。制作仿生动物主要材料是树脂和硅胶以及人造毛发。为了达到最佳效果,有时候会使用到几十种材料。所复原的动物包括哺乳动物、海洋动物、两栖动物等。

传统动物标本使用的是动物原生皮毛,段翔和团队使用的一切材料都是人工制造。他认为标本有一定的局限性。标本受动物本身体质影响,并不能完美的表现一个物种的特征,只能笼统代表了它的皮肤和毛发质感。模型的优势在于可以完美地呈现这类物种的最佳状态。

段翔的妻子王雅静说,她和爱人其实都是一个匠人,从小迷恋做手工,喜欢各种动物。两人因为相同的爱好走到了一起。

因为工作需要,段翔和王雅静经常泡在动物园里观察各种动物,如果接到客户的需求之后,他们更多的是到这一动物的原生地考察采集所需信息。他们认为,动物的形态与它所处环境有关,同一种动物,在不同的环境呈现的外形特征也不一样,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外形也不一样。

想做到超写实把所有的细节都表现出来,需要翻阅大量文献资料,与专家不断沟通,了解动物的生存环境与生活习性,才能复原他们的栖息地。要使被复原出来的动物不仅在审美上具有观赏性,而且每一个场景都是在科普,并且用场景讲述一个大自然的故事。

“我们不为赚取多少钱,我和妻子都是匠人,那就要做好匠人该做的一切。”段翔说,从业以来,他和团队共还原出大小0多种动物。每一个场景都需要进行科学准确的复原,进入博物馆的每一件作品都要保证严谨。

好的作品没有捷径,需要不断的打磨才能达到最佳状态。生动的作品不仅要外形逼真,更要有神韵,富有灵魂。

“全世界平均每小时有3种动物灭绝,有一些还没有获得命名,可能已经消失。”王雅静说,她和段翔都热衷于参加动物保护或者生态保护方面的公益事业,也愿意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

“很幸运可以把爱好当做工作,有机会参与博物馆的建设,并且奉献自己的技术,让我们觉得生命也有了更深刻的意义。”段翔说,为了让大家知道世界上曾经有物种和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星球,所以他制作的很多物种模型都是接近灭绝,甚至已经灭绝的动物,“希望可以通过动物模型代替动物尸体标本,也希望通过还原灭绝动物,让更多人可以直观地认识到这类动物的存在,想让人知道它们曾经来过。”

文/北青-北京头条记者董振杰

编辑/白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635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