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龙虾

湖北一只小龙虾如何吃出千亿产业同花

发布时间:2023/1/19 10:32:05   
北京中科医院是怎么样 http://m.39.net/news/a_5252006.html

编者按: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迎来70周年华诞。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全国人民锐意进取、自强不息,一路砥砺前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中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中国的每一寸土地上,70年的岁月都留下了动人的历史印记,每座城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人民网策划推出“跨越70年.中国的故事”系列报道,记者通过视频、图片、文字记录下各地70年间的发展变化,以小见大,展现国家蒸蒸日上的幸福生活图景,在生动的历史变迁中感受新中国奋进的磅礴力量。

湖北潜江虾稻共作基地(潜江市委宣传部供图)

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初夏时节,正是湖北潜江“虾稻共作”养殖户最忙碌也是最幸福的日子。徜徉在潜江水乡园林的田野上,稻花香里龙虾鲜,农村产业展新颜。

世界小龙虾看中国,中国小龙虾看湖北。作为“千湖之省”“鱼米之乡”的湖北,年湖北省“虾稻共作”万亩,位居全国第一,总产值突破千亿大关,成为湖北农产品行业内首个千亿产业,曾经不起眼的小龙虾,如今成为农业、工业、服务业的“三栖明星”。

“一只虾”“一袋米”成为湖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举措。目前,湖北已出台“虾稻共作、稻渔种养”产业发展规划,将打造“潜江龙虾”省级核心大品牌,加快推动该模式下生产的优质稻米,形成湖北“一虾一稻”区域公用品牌。该模式的广泛推广,既保住了国家的“粮袋子”,又鼓了农民的“钱袋子”,成为了湖北的一张特色名片。

“空心村”有了新气象年轻人回乡养虾种田成时髦

进入盛夏,随着“夜间经济”在城市的兴起,作为主角的小龙虾也闪亮登场。占据全国小龙虾产量半壁江山的湖北,经过近20年的探索、创新和发展,鄂产小龙虾成功“爬”上了世界人民的餐桌,湖北的农村也因为“一只虾”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潜江熊口镇吴家垸村的农民吴西路在田里检查小龙虾长势。(周雯摄)

“中国龙虾看湖北,湖北龙虾看潜江”。盛夏,正是小龙虾大量上市的季节。湖北潜江市熊口镇吴家垸村的农民吴西路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夜里就起来网虾,再卖给虾贩,一直忙碌到凌晨4点多。

“虽然辛苦,可每天早上数着卖虾赚的多元现金,还是很满足。”去年5月,在外打工8年的吴西路终于回家和父母孩子团圆了。34岁的吴西路辞掉了工作,投入了12万元,在家乡承包了30亩田,在稻田里养虾。

记者在吴家垸村看到,在一大片整齐的虾稻田里,吴西路正划着小船在池塘里检查小龙虾长势。没有养过虾种过田的他,经过村里合作社组织的日常培训,已然是个行家了。

“1月,保持水位,加强巡塘,防止冻害……9月,投虾苗,水稻收割前,诱虾入沟……12月,提高稻田水位,追施有机肥。”潜江“虾稻共作”有一套详细的绿色高效发展规程,在田间地头被广泛推广。

“以前家里种水稻不赚钱,现在村里将土地按照‘虾稻共作’模式统一平整,水稻耕种收都能用农机,技术、销路都有保障。”吴西路算了笔账,去年投入12万元,今年初卖虾苗行情好就赚了13万,再加上卖小龙虾和水稻,预计今年可以赚20万。

在潜江,还有很多和吴西路一样的年轻人返乡养虾种稻,在家门口驶上了致富的快车道。用吴西路的话说,这搁以前想都不敢想,小龙虾不仅让“空心村”有了活力,大家的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

6月30日,记者在吴家垸村看到,入户的硬化道路修好了,一幢幢农村“别墅”拔地而起,小汽车随处可见,村头的渠水也越来越清……

“虾要好、米要香,关键是水质。”潜江市农业发展中心总工程师陶忠虎介绍,为保障虾源新鲜、干净,潜江每年3月份全面调水,将汉江优质水源通过水利工程送到田间地头。潜江还实施全域水体连通工程,升级主河道、改造分支流、疏通毛细渠,虾稻种养基地全部实现“清水”灌田。

在潜江龙湾镇郑家湖村,肩并肩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兼理事长郑青龙回乡创业,发展“虾稻共作”农户户,亩平增收元,合作社吸纳贫困户会员34户,去年,这34户全部实现脱贫。

虾稻产业不仅是郑家湖村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更是潜江市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年,潜江市“虾稻共作”面积已达75万亩,带动湖北省万亩、全国万亩。潜江龙虾产量近13.5万吨,小龙虾实现了从头“吃”到尾,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亿元,已带动15万人就业致富、2万人成功脱贫。

“农民跳出了‘种粮不挣钱’的怪圈,农村旧貌换新颜。”陶忠虎认为,“虾稻共作”发展了潜江农村生态生产力,释放了农民创造力,帮助当地人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快车道。

潜江熊口镇赵脑村“虾稻共作”基地,万亩“回”字型虾稻田颇为壮观。这种“虾稻共作田”的独特风景起源于潜江,如今在南方多个省份的农村都可以见到。

虾稻“牵手”鼓了腰包职业农民成香饽饽

正值水稻种植的季节,吴西路的田里一片绿油油的水稻长势良好,一片生机。“这并不影响小龙虾的养殖,这都得益于田里的‘回型沟’。”吴西路指着稻田说,栽水稻前,将龙虾笼移到回型沟中,沟里养虾,田里种稻,两不耽误。“在‘虾稻共作’模式下,一块田地一年可以养两茬龙虾,一茬水稻。”

专业养殖小龙虾

“通过虾和稻的奇妙合作找到了增收门道。”陶忠虎算了笔账,潜江首创的“虾稻共作”模式,减肥70%以上,减药80%以上,亩平产虾公斤以上、水稻公斤,亩平纯收入0元以上,是单一种植水稻收入的6倍。

不仅是养虾赚钱,“虾稻”也逐渐走上“舞台”,越来越受到重视。

9年前,潜江虾乡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军因看准了“虾稻”发展前景,从事农资经营的他“革了自己的命”,转而投向“虾稻”产业。

水稻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及害虫为小龙虾提供充足饵料,而小龙虾的排泄物又为水稻提供生物肥。这条优势互补的生物链可减少田间施肥、施药。“虾稻”可以说是一种近乎天然的水稻。

“市民越来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295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