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龙虾

共读观察的艺术观察改变幼儿园教学00

发布时间:2022/6/3 15:05:15   

按照预定的进度,昨天我们进行了第四期读书会的第一次线上讨论,这意味着《观察的艺术》这本书已经读完了,我们要进入下一本书《向儿童学习——幼儿园教学反思》。

我今天把《观察的艺术》最后几章的读书心得(你们愿意称作“导读”的)发出来,再把昨天在线讨论的几个问题,一些精彩发言和大家分享一下,让我们仓促而愉快的结束这本书,开始下一本吧!

首先,我们来看第十一章,这一章在这本书里其实还蛮特别的。按照体例,它应该和2-10章放在一起,都是“学习研讨课”,但是,就内容而言,它的观察对象不仅仅是孩子,而是孩子所处的另一个环境——家庭。

我们都知道,孩子,乃至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社会生态圈里(此处,请参考布朗分布伦纳的相关论述),每个人的发展都受到多方面多层次的影响。作为幼教老师,我们面对的绝不仅仅是一个个孩子,而是一个个有着复杂家庭背景,不同家庭文化的孩子。这其实是非常让我们头疼的一件事。

家园关系,家园共育,对每个幼儿园来说,尤其是中国这种重视家庭伦理,家庭文化影响的社会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所以,学会观察家庭,把儿童视为家庭关系的产物,把家庭视为儿童表现的深层原因,把家庭视为教育合作伙伴是十分必要的。

在这里,我们又要用到前面所学的,变换角度思考问题,相信并且允许多样性的存在,对多元保持敏感和宽容。

比如我们在讨论幼儿园大班孩子们识字多少的区别,即使幼儿园不教,孩子们也不同程度的认识一些字,虽然有个别孩子真的一个字都不认识,但是很多孩子可以认识一些字,有的孩子甚至已经大量识字,而且表现出对图画的轻蔑和识字的优越感。

我们首先要意识到,这是家庭文化差异造成,我们既不能贬低那些不识字的,也不应该贬低那些识字的。我们一方面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普及儿童口语文化期的价值,另一方面则需要调整给不同孩子的阅读材料,来满足他们不同的需求,并且展开多层次的教学设计和环境设计。

我并不想就这一个案例展开(也许以前百千学前会做一期专门的讨论),我想说的是,家园沟通不是被动的应对家长投诉,也不是高高在上的教育家长,而是一种尊重多元基础上的协商和对话。

接下来的三章非常重要。有非常具体的操作方法,解答了很多老师阅读打卡时提出的很多问题,比如没时间观察怎么办,如何记录,如何整理记录,记录对我们有什么用等等,这里提供了记录的表格,一些基础的记录手段建议,并且对独自教学的,有拍档的,都给出了一些建议。

我觉得最有价值的是十二章里页提供的“四个思考的视角”,我们都很有必要切实地练习一下。或者说,我们应该回到这本书前几章的案例中,用这四个视角,再来分析几个案例,或者用你平时自己发现的一些案例,用这个表格再来回顾一下。

第十三章最让我喜欢的部分是这里讲出来什么是真正的研究型教师。

我多次在不同场合说,让一线幼儿园老师做课题、写论文,是对研究型教师的误读。做课题写论文,需要系统的科研训练,我们的一线老师在读书时,在工作时,都没有受到过这样的训练,不具备基本的科研能力,这不是他们的错,这是术业有专攻(不包括硕博士毕业到幼儿园工作的科研岗教师,他们真的应该做研究,但是很多人都沦为园长的代笔,也没做什么正经研究)。

所谓研究型教师,是把自己视作一个深入观察孩子,思考儿童发展问题的研究者,和终身学习者。是凡事都思考、尝试、批判、反思,而不是对现状麻木不仁。

教师的观察可以激发和孩子的高质量的对话互动,可以引导自己的反思,可以改善自己的行动,这就是研究型教师。不是坐在那里东抄西抄写狗屁不通的论文,乱用理论胡说八道的才是研究型教师。

某些领导和专家的错误的导向和偏好,生生把爱思考爱行动但可能不擅长书写的老师,逼成了说瞎话说大话说胡话的人。还有一些园长,为了评职称,为了成为学术型园长,组织团队(园内外)捉刀代笔,把幼儿园课程、管理、教学都写的美轮美奂,但是实际走进去一看,满不是那么回事,这种弄虚作假的风气,绝不会让幼儿园变得更好,反倒是对幼儿园文化的伤害。

一个扎扎实实做事的幼儿园,写平实的记录和反思,用观察、讨论、审议、反思来提高自己的办园质量,教学质量,长期积累之后,会有新的思考和追求,这不好吗?可是这往往入不了学术官僚的法眼,他们看不到好彩头(创新),幼儿园得不到奖赏。

于是,研究型教师就变了样。变成了秀研究型教师,或者干脆就是表演型教师。

我至今都还记得有次在杭州听课,一位老师的教学朴实自然,和孩子聊他们想聊的东西,一节公开课下来,孩子们很专注,他们聊的很深入,因为我坐在第一排,我觉得特别好。

可是其他听课的老师,在后面叽叽喳喳,因为他们看不到热闹的表演,看不到绚丽的道具,看不到任何“出彩”的东西。所以对这位老师,这次活动都不够尊重。

另一位使用了投影,剪纸投影片,背景音乐等等材料的老师的课则大获好评,大家认为可以学习借鉴。

到我评课的时候,我就说,你们学第二个吧,因为第一个你们学不来。第一位老师在用心倾听孩子的发言,及时作出适当的反应,支持孩子持续思考和讨论。这些是你们期待看热闹的人,学不来的。这需要下苦功夫,需要忘我和无私(我那时候就那么爱硬怼了,难怪我会失业呢!)

第一位老师很感动,她私下跟我说我是厌烦了这种公开课,所以今天故意不秀不炫,如果我想做,我也可以做的很炫的。没想到你这么点评,我感到很欣慰,因为这才是真正的教学,才是我们日常应该有的样子,却是很少被奖励的样子。

我说这个题外话,就是想回应第十三章所谓的研究型教师,不是说不要写作,写作是为了更好的记录自己的观察,并且进行深度的反思,因为书写有另一种思考的力量,并且是另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我反对的是为了虚构的荣誉书写,书写虚构的荣誉。

第十四章特别强调观察和记录的实用性,就是因材施教制定计划。

我记得年吧,或者更早,我听过一个英国专家的演讲,讲基于观察的计划制定。我当时的困惑就是,我们如何为每一个孩子制定计划。

那个时候,我还在教幼儿园课程模式,我很痴迷于主题课程和项目课程,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45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