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树龙虾 >> 树龙虾的天敌 >> 爱她,就带她吃遍全世界
那天排版突然问我,想吃老北京炸酱面了,去哪儿吃地道啊?
我不假思索地说,“去我们家啊!”这几乎是北京人对这类问题的标准回答,最地道的还得是家里的味道!
北京人普遍不讲究穿,就讲究吃。即使家境不富裕,也不能耽误吃喝。我们家就是一个典型,不夸张地说,我童年的记忆都是与吃相关的。
我小时候物资还不丰富,父母有什么好吃的都会先紧着孩子。记忆里一个经典的场景就是,爸爸下班回来以后,我会马上飞奔过去看看他给我又带回了什么好吃的,不管是爆米花糖葫芦烤红薯还是蛋糕点心糖炒栗子,总之,一定有吃的!
那时候北京的冬天能吃到的水果特别少,有一次我发烧了,迷迷糊糊中嚷着想吃桃子。三九天儿,也没超市,我爸爸就骑着自行车在四九城里转,跑了好多菜市场,最后在一个快关门的商场里买到了仅剩的四个桃,如获至宝一样带回家......
那是我吃过的最甜最好吃的桃子,后来去过很多地方,吃过很多特色桃子,但都和五岁生病时记忆里那个味道无法比拟!
我吃东西讲究得多。比如春天一定要吃香椿,特别是吃麻酱面的时候必须要有香椿。那时候我还住四合院,院子里有一棵香椿树,每到谷雨季节,爸爸就会特意搬个梯子去摘香椿,把最鲜最嫩的给我吃,把那些老的香椿留给他和妈妈吃。
有一次爸爸的同事从南方出差回来,送了几个芒果给他。那是我第一次吃芒果,当时觉得那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水果了!爸妈看我吃得狼吞虎咽的,一边笑,一边说,“慢点儿吃,这些都是你的!”
那个场景我现在还记忆犹新,当时所有一切新鲜的、稀有的美味,爸妈都舍不得吃,全都先紧着我。
小时候吃东西的风格基本都是随父母的习惯,就像爱吃涮羊肉爱喝豆汁儿就是被爸妈培养的,吃的也都是特别接地气儿的东西。后来长大了,特别是上班后,接触的世界一下子变大了,眼界也更开阔了,这也表现在了吃上。
慢慢的,我开始自己掌握饮食的口味了。
上班后第一次正式的小组聚餐在北京福楼,从那时候起,吃惯涮肉的我,也开始吃法国大餐了,我学会了如何用刀叉,学会了餐桌礼仪,也学会了要考虑牛排是哪儿的?是菲力还是肋眼?鹅肝是不是整鹅肝?芝士焗龙虾里的龙虾是不是野生的?
我的美食食谱不断扩大着,后来我又爱上了撒着藏红花的西班牙海鲜饭,爱上了用新鲜罗勒和松子拌着橄榄油做成的意大利青酱,爱上了日本火锅寿喜锅,味噌汤......
连我吃的水果,也从以前单纯吃苹果啊橘子啊,变成了要吃阿克苏的苹果、湖南的蜜桔;我对水果的种类和产地也讲究了起来,新西兰的蓝莓、智利的车厘子、越南的火龙果、秘鲁的红提等等,我都是隔三差五就网购了来吃,吃个水果都国际化了........
我忙着去体验一切新鲜的未知的世界,品尝一切新鲜的味道,却逐渐淡忘了曾经最熟悉的在家吃饭的感觉。
去年夏天,我们又去了次日本,因为想深度游,所以提前预约了很多特色餐厅,有好几家都是要提前三个月预约的。可是这一路吃吃喝喝起来,我却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也许有点矫情,不过当时旅行途中,我真的真的很想吃一碗家里做的炸酱面。有一天,我们在当地最有名的一家日料馆就餐,我望着眼前那些刺身,突然想到小时候第一次吃三文鱼就是爸爸带我去吃的,那次他什么都没有吃,只是在旁边一直吃烤银杏。我才惊觉我已经有很多年没有和爸妈一起去吃一顿像样的饭了。
小时候,那些没吃过的没见过的新鲜美食都是父母带着我去品尝的,无论什么都是先想着我,没想到后来当我吃遍全世界以后,却忘记了和父母分享这些美食。
不说别的,我在朋友圈炫耀去江苏吃到了正宗的大闸蟹,可爸爸普通的螃蟹都没怎么吃过......惭愧死了。
以前我看过一句话就是,爱一个人,就要带她吃遍全世界。食物从来都与爱相关。回想一下小时候让我们兴奋不已的那些美食,虽然现在看起来很平常,但却是当时父母能给我们的最好的一切。
现在我们长大了,也别忘记了带父母去品尝全世界的美味,那些过去想都不敢想的美味,现在都可以轻松平常的摆在家里的餐桌上。
仔细想一想,不管是百香果还是澳洲牛排,象拔蚌还是法国生蚝,也许你对此已经很熟悉了,想一想父母真的吃过吗?
天猫邀请了几个离开家在外打拼的年轻人一起做了一个对话,从他们吃过的食物中选出父母没有吃的食物,但当他们打电话询问父母时,父母却从没有听说过他们那些习以为常的食物。你知道释迦,你知道菠萝蜜,你知道法国生蚝,你知道象拔蚌,但他们不知道。
爱都是藏在一蔬一饭之间,都藏在细节里。
从今天开始,无论我们品尝到什么新鲜的美食,别忘了也与父母一起分享,探索全世界的美味,有我一份,就有你们一份。
打开手机淘宝,搜索“餐桌盛典”,足不出户,让全世界的美味都摆满咱家的餐桌,与爸妈一起大快朵颐!
PS:还记得小时候爸妈给买的什么食物让你最难忘吧??
文字源自丨少女心
封面图源自|网络
背景音乐源自|?????(SingTheRoad#01)
“不用踏千山万水,也能吃遍全世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