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树龙虾 >> 树龙虾的种类 >> 施甸姚关小龙虾的前世今生
在施甸,小龙虾是姚关的特色,在姚关野鸭湖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先民们在这里捉鱼摸虾,延续了几百年。随着最近几年小龙虾的市场大好,姚关每天都有上万斤小龙虾销往全省各地,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小龙虾究竟是什么时候出现在野鸭湖里的?至于它的前世今生,得追溯到很久以前,从邓子龙靖边说起….
邓子龙,字武桥,号大千,别号虎冠道人,明朝杰出的抗倭将领,军事家,名族英雄,他不光是一名能文能武的儒将,又是一位美食家,幼时从军,常年征战于广东,福建等地,喜欢吃海鲜等水产品,尤其最爱吃虾。
万历十一年(年),滇西边境罕虔岳凤与缅甸莾寇内外勾结叛乱,叛军来势汹汹,浩浩向我大明边陲踏来,狼烟四起,云南告急,朝廷惶恐。跳梁小丑冒犯天威,龙颜大怒,急命邓子龙为永昌参将,带精锐九千,熄灭战事,靖边平叛,次日明宗聚集文武百官为邓子龙赐酒壮行,京城百姓纷纷出门,夹道十里相送,拿出邓子龙喜欢吃的特产,红壳小虾和梅子,给大军路上食用,邓子龙与百姓深情告别,并且承诺,一定不负朝廷与百姓厚望,此去定扫平烽烟,平息叛乱,那怕马革裹尸。
随行的先行官知道邓将军喜欢吃虾,且此去南蛮之地人烟荒芜,一路上精心的照顾着带来的红壳虾,他要把它带到驻军之地。行军至勐笼,邓将军发现这里山水旎旎,湖面氤氲多姿,天生福地,世外桃源,他纵观山型地貌,发现有一山脉自西向东,形如龟寿,依附半池湖水,灵气十足,山脚下,悬崖石壁,石乳为门,别有洞天,天生奇景,洞天福地,当即把指挥所设立于此。天随人愿,那些随身带来的小虾经过了长途迁徙,虽然有些已经死去,但是还有少部分活蹦乱跳,他们把活着的虾放入那半池湖水中,把梅子核种在山上,开启了在姚关波澜壮阔的岁月。
初战在断山偃草坡告捷,火烧象阵,擒缅象千余釜内烹,气吞山河,光照日月。凯旋归来,士兵们在城外的河水中洗铠甲欢庆胜利,邓子龙带领各个将领来到虾池中,卸下铠甲让清澈的池水洗去甲上的风尘,洗去溅在铠甲上的鲜血,让池里的红壳虾也感受胜利的气氛,他们把洗好的铠甲晾在乌龟山上,漫山遍野,随风招展,大军们用这种方式来欢庆胜利,来回赠当初京城父老十里相送的深情。南疆平定得以清平,邓子龙把驻军住所叫做清平洞,在池上建盖磨剑亭,前面是宽阔的练兵场,把勐笼改名为姚关,随后在姚关的日子里,带领着当地老百姓建五关、筑姚城、与百姓情同手足,金戈铁马尽显英雄本色,最终收复“三宣六慰”平定南疆,令穷寇万里胆寒,永不敢犯,使姚关成为了一颗关塞明珠。
士兵们和邓将军一样,十分爱吃虾,南方多有瘴气,北方士兵到这里会出现水土不服,吃虾能补钙,增强自身抵抗力,闲暇之余邓将军与将士们在清平洞钓虾烹制小鲜,饮酒赋诗,曾作一首诗“石乳莫道老藤劲,横戈且说醉虾眠。谈笑人间三千事,只乐此中做神仙。”边吃虾,边看士兵们操练,不亦乐乎。
邓子龙对风水及有研究,造诣颇深。在姚关期间他游历山山水水,开九引十八洞,命名一些名山大川,特别与野鸭湖有不解之缘,他钟爱野鸭湖荷花与蒲草蔓生的秀美风光,他经常来到野鸭湖里游泳,并且还把清平洞里的虾放到野鸭湖里。他喜欢攀援野鸭湖畔陡峭山峰,在怪石嶙峋中寻找乐趣,发现了山邑古洞,口占一首:山邑古洞幽奇绝,洞口寒风生六月。老藤穿石不计年,琼浆集溜千山雪。我欲成呼倚剑眠,龙光恐射崆峒裂。(龙,据考证暗指虾,因为邓子龙感怀于天子所赐,尊称为“龙”以谢隆恩)
邓子龙在姚关8年,军纪严明,时时不忘秣马厉兵,他在姚关一座山丘上筑起了点将台,把这里叫做将台山,每年他都会在将台山举行隆重的阅兵大会,邀请当地老百姓检阅邓家军,每当这一天,四面八方的老百姓都会自发的带上一些本地特产来犒军,一睹邓家军风采,野鸭湖畔的老百姓都会拿上虾来送与邓将军,双方建立了深厚的军民鱼水情。一直到万历十八年他离开姚关,留下了一部分军队在此驻守,维护一方安定,从此这些人就与当地老百姓久居在一起,世世代代的留在了姚关。
英雄离去,后会无期,一直到年,邓子龙远赴鸭绿江作战,壮烈殉国,噩耗传来,姚关大地沉浸在悲痛之中,姚关人民为了纪念他,纷纷到乌龟山上移栽乌梅回家中,落籍于姚关的将士们依旧每年来到点将台举行一年一度的阅兵式,告慰邓将军在天之灵。野鸭湖畔的老百姓在这一天都会拿上虾来到点将台,他们把这些鲜活的虾放在点将台,希望能得到邓将军的检阅,如曾经他在姚关阅兵一般。随着时间的推移,士兵们老了,相继作古,活着的已走不上点将台,他们都会由子孙们搀扶来到点将台,带上青梅酒;这一天野鸭湖畔的老百姓依旧带上鲜活的虾,来这里“阅兵”,通过“斗虾”比赛,由老兵们选出最后的“虾王”,“虾王”用于祭祀邓将军,冠于“龙虾”头衔,最后大家聆听老兵们讲述邓家军战无不胜的英雄故事。点将台“斗虾”形成了一种隆重的习俗,直到最后一个靖边老兵离开人世。
后来,野鸭湖畔,邓子龙忌日这天,人们依旧保留着“斗虾”的传统,他们把地点换到了野鸭湖,各家各户的虾在一起决斗,由当地的族长来评出“龙虾”。由于对英雄的崇拜,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是龙虾,都希望找到野鸭湖里邓将军当初放下的龙虾,只有“龙虾”才是战无不胜的。“斗虾”比赛越来越隆重,有一年族长们规定,在“斗虾”比赛这天要举行一个手工艺比赛——塑虾,以大米为原料,来一个才艺大比拼,看谁家做的巧,做的多。
话说野鸭湖畔有一个叫沈三的年轻人,在祭祀这天,早早的就与妻子张罗开了,妻子在家舂米塑虾,他拿着渔具——篾筛去野鸭湖捉一些小鱼去祭祀,来到湖边浅水处用篾筛用力的往下舀,双手用力的把篾筛往上提的时候,看见那些小鱼夹杂在淤泥里被铲进了筛子里,他兴奋的抖动筛子,快速的把淤泥从小鱼里分离出去,淤泥密密匝匝的从筛子孔滴了出来,拖着长长的尾巴,就像一只只大蝌蚪,滴滴答答的落在水里,又像......沈三注视着,若有所思,灵光一闪,哈哈大笑跑回家中。他把家里的木瓢打通一个个圆形的孔,叫妻子把舂好的米面在锅里煮成糊,夫妻二人开始做起了“虾”,沈三满满的打了一盆水,抬起浑身带孔的木飘,让妻子把煮好的面糊倒在瓢里,随着瓢的抖动,那些面糊从圆孔里挤了出来,拖着长长的尾巴,滴落在水盆里,宛如洁白的蝌蚪在游动,这时候沈三看着这些白色的小蝌蚪问妻子,你看它像什么?妻子一看也乐了,“这像剥了壳的虾仁”!
在祭祀的活动中,当族长们见到沈三家做的一大盆“虾”后,连连惊奇,赞不绝口,沈三舀了一碗,倒上几滴橙色的糖稀,碗里的东西就犹如一粒粒“虾米”在游动,沈三恭恭敬敬的递给族长,族长接到手中,食之口感嫩滑清凉,弥久留香,连连竖起大拇指!无可厚非沈三夫妇在这次厨艺大比拼中拔得头筹,沈三请族长给自己的“虾”起名字,族长若有所思的说,在水中冷却成型,就叫“凉虾”吧!从此以后村民纷纷效仿他家做“凉虾”。
以后慢慢的,由于虾不容易捉,“斗虾”演变成了“凉虾”比赛,当“凉虾”成为一道家喻户晓的美食之后,人们慢慢的也就不在一起比赛了,“凉虾”走进了千家万户,风靡一时,成为了姚关一道年代久远的美食。
星辰交替,日月如梭,长达几百年的岁月里,姚关人记住了邓子龙,知道了吃“凉虾”,而没有去谈“龙虾”前世,似乎忘记了这段经历,偶尔间也会看见小龙虾。在往后几百年的时间里,野鸭湖畔都种植了大量的水稻,天然湖泊逐渐减少,大大的限制了龙虾的发展,当地老百姓误认为龙虾影响庄稼,曾几度发起了灭虾行动,清平洞内的被人们捕杀怠尽,就连野鸭湖的也即将濒临,特别是年到年期间,野鸭湖不间断的围海造田行动让水体面积极具减少,小龙虾面临着严峻的生存考验,幸好有野鸭湖的天然屏障,才不至于灭绝。
一直到年,姚关镇实行退田还湖,还原野鸭湖的历史真相,把农田恢复成湖,发展旅游,种植荷花,野鸭湖畔的人们从小就在家门口的湖面上捉鱼摸虾,对小龙虾的记忆非常深刻,从小就听邓子龙与小龙虾的故事长大,自小就具备邓将军的英雄情结,他们精心的培殖着小龙虾。
经过了几年的发展,野鸭湖荷花盛开,鱼虾成群,一次偶然的机会,邓子龙老家的人来到野鸭湖游玩,看到如此清澈的水质,如此生态的龙虾,当即让村里的人捉了做给他们吃,吃后赞不绝口,说吃遍了天下海鲜,唯有野鸭湖的小龙虾最地道,肉质鲜嫩,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可谓虾中极品,随后他们还买走了几斤。从那以后,野鸭湖附近的村民捕捉到了巨大的商机,为了姚关小龙虾走向外面广阔的市场,很多人养起了小龙虾,在市场的趋势下,姚关小龙虾发展前景大好,以最生态的水体资源成为了小龙虾最有优势的繁殖地,对外供不应求,很多村民通过养殖小龙虾建起了新房,增收致富,姚关野鸭湖小龙虾成为了地方发展经济的风向标
六百多年以前,邓子龙在姚关开辟了清平盛世,为姚关留下了独树一帜的靖边文化,如今他带来的小龙虾最终得以在野鸭湖发展,给姚关带来了经济腾飞,谱写着不朽的传奇!历尽百转千回,依旧生生不息!这是否就是邓子龙靖边铸就在边陲大地,关塞明珠的姚关精神呢?
▍图文作者:张天理
施甸掌圈小程序耀眼上线,各种商家店铺正在入驻中……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加小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