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树龙虾 >> 树龙虾的繁衍 >> 田丁生活周刊第65期挖草药跳左脚舞
如果他们能让你问错的问题,他们就不必担心答案了!——托马斯·品钦《万有引力之虹》
封面图[1]Victoriaamazonica背面结构特写你一定见过那种上面能躺人的大睡莲,除了浮力之外,这是它们能有如此巨大支撑力的另一原因~的背面结构特写。
via
灰照猫图片来自引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周话题[2]看草药成长、学习农业机械、打跳的校园生活据说这个视频点赞量已有万,大概是因为这位同学带来的反差、反转吧。
6月25日,丁习功在抖音上发布的一则视频爆火。视频中,他用带着当地方言味道的普通话说道,“欢迎报考云南农业大学,我们这里真的不用天天挖地……”话音刚落他身后的耕地传来轰隆隆的拖拉机声响,随后丁习功转身喊了一句,“那边开拖拉机的人声音小点”,又继续说道“不好意思,那个不是我们学校里面的,我们学校校园环境非常美丽……”
很难记住各种花花草草的典型特征,于是到现在还分不清(桃花?梨花?什么花……)的我,全靠「识花APP」,但识别率就看运气了。
对于像丁习功一样的中草药专业学生而言,辨别中草药是基本功。受访者供图(图片来自引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总是对田园生活充满向往,但大概也就是想象中的“向往的生活”,真要去锄地、干农活,大概就避之不及了。所以,农业大学大概就是理想和现实中的一座桥梁吧,在这里可以体验田园农作,但也还是无忧无虑的校园生活。
“村里周边山很多,到处都是中草药。”丁习功对中草药最初的记忆来自于家人生病的经历,“生病的时候家里人就会去山上挖中草药,比如金银花,还有一些我也说不出名字来的草药,挖回来泡水喝,有些症状就会减轻。”
进入大学,丁习功对中草药的兴趣有了落点,课堂上教授的精心讲解让他了解了更多的中草药,比如茯苓、三七、车前草、杭白菊、红豆杉、天麻、灵芝、石斛、重楼、黄精、何首乌等等,“常见的中草药都会讲,包括它的性状、疗效。”
向日葵、葡萄、木瓜、百香果、茄子、玉米……透过丁习功的镜头,可以看到云南农业大学校园实践基地里各种各样的农作物和水果。
选修课也包罗万象,咖啡、茶艺、花卉、农业机械均在其中。在农业机械选修课上,丁习功花了一个学期的时间,学会了如何使用拖拉机、翻地机、除草机等。
“搞农业的人必须得会用这些机器,比如你要翻地,那肯定是开着翻地机快,解放双手嘛,用更少的人做更多的事。”丁习功并不认为会开拖拉机是一件多么酷的事情,觉得那只是农学生的“必备技能”。有时他也会扛着锄头去翻地,鞋子上满是泥巴。
“学校选得好,打跳少不了”“总要来一次云南农大,挖一次地,跳一次左脚舞吧”……日常学习之外,大学校园里的生活充满欢乐。
好好生活空气投篮——用AppleWatch体感识别空气投篮模拟器[3]纠结了下,是不是应该放在「工具资源」版块呢?既然是体育运动,似乎也可以放到生活版块??(看了介绍,觉得有意思,还未亲测
很多喜欢打篮球的人,在没有篮球时,也会对着空气做出投篮动作。这款App能根据提示佩戴AppleWatch手表,识别投篮手势动作,模拟真实的空心入网的空间音效。一定概率出现「打铁」砸框声音彩蛋,制造「意外」惊喜
via
龙爪槐守望者图片来自引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海、深圳将开「个人碳账户」,减碳不再是APP里种棵树[4]路漫漫……
7月1日起,上海首部绿色金融法规正式施行。法规里提到:上海将建立区域性个人碳账户,鼓励碳普惠减排量进入上海碳交易市场。
“碳普惠”是一种减碳权益,简单来说,是来自个人的减排量,市场会为个人少开车、少用电节能等减碳行为给予激励。
图片来自引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70岁,你还踢球吗?[5]韩国K7联赛中,有一支球队叫“仁川东区SilverFC”。正如队名中“SilverFC”所指,这支球队中大部分都是“白发老人”,球队也被称作“老人足球队”。球队32名球员29人超过60岁,平均年龄63.6岁,最小的出生于年,最大的出生于年,今年70岁了。
6月19日,K7仁川东区B联赛首轮,SilverFC对阵仁川HanaFC,结果老人队1-7惨败。虽然比分悬殊,但老人队的球员们并不气馁,他们还鼓励对手那些四五十岁的球员:
你们比去年踢得好。
图片来自引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夏天冻人的空调,可能不仅冷还减肥[6]根本原因之一是肥胖会引起慢性炎症,尽管这种炎症水平不高但它却是长期持久发生的,只要BMI没有恢复到标准水平,那么许多组织和细胞就会持续受到损伤,最常见的就是免疫细胞在胰岛素敏感的组织中不断积累。
当然,有些肥胖患者因为基因方面的原因无法减重,科学家也提出阻止或逆转这种慢性炎症过程同样可以降低肥胖带来的危害。《自然-代谢》的新研究就发现,想做到这一点还真不难,尽量让自己处于冷一点的环境或许就能搞定。
图片来自引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压力大,立刻去睡觉[7]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遇到一时难过的槛儿,不免焦虑、抑郁或是烦躁。有经验的人会这么安慰你:别多想了,先好好睡一觉吧。
这个建议可不是空洞的敷衍。很多科学研究表明,作为一种公认的恢复性生理过程,睡眠对于缓解压力带来的生理负担和心理负担都很重要。
而根据顶尖学术期刊《科学》刚刚发表的一项新研究,面临社会压力,大脑其实会格外想睡觉,以便迅速、高效地缓解压力,减轻焦虑。
图片来自引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睡眠是如何帮你巩固记忆的?[8]记忆的形成过程极具挑战性:新的经历需要被选择,然后被保存、整合到已有的记忆中;而已有的记忆结构则需要重新变更并不断更新。当我们清醒时,伴随着源源不断流入的新的感官经历,记忆在不断形成。而睡眠则为大脑提供了一个窗口,使其在没有外界大量信息输入的时候,可以整理和巩固新编码的记忆。记忆巩固(consolidation)过程会生成持续的记忆痕迹(memorytrace)及印痕(engram)。在清醒状态下激活它们,让我们回忆(recall)起诸多被存储的信息。
图片来自引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书报影音书《让木乃伊跳舞: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变革记》[9]想着Kindle明年就要停止服务了,于是开始翻出KU里还没看完的书,这本大概在Kindle里躺了好几年了,原本当小说看,又觉得比小说要严肃,就这样一直拖到了现在。最近开始重燃对博物馆的兴趣,重新翻看又觉得挺有意思,接手一个“百废待兴”的博物馆也是不容易,到处拉赞助、收集藏品……对大都会博物馆感兴趣不要错过。
世界上没有哪个博物馆和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一样——也从未有人像托马斯?霍文那样对它进行管理,进行变革:从“诱捕”重要的捐赠人,到跨越国界偷运古代珍宝;从与世界上最有势力的古董商达成秘密协议,到与对手周旋;从举办“图坦卡蒙王”等大展,到赢得委拉斯开兹的惊世杰作。在担任馆长的10年间,霍文使大都会博物馆从睡梦中惊醒,将其转变成美国最有活力的文化机构。
图片来自引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科技人文它们制造了地球20%的氧气,但如今正在死去[10]对地球上的大多数生命来说,想要生存就得呼吸氧气。我们现在呼吸的氧气中,绝大部分都是生物产出的——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但最重要的氧气生产者却不是我们熟悉的树木,而是那些水中的微小生物,其中最重要的类群之一就是硅藻。
我们都知道的是,气候变化正威胁着海洋生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溶解到海水中,会增加海水的酸度。对于那些拥有碳酸盐壳体(主要是碳酸钙)的海洋生物来说,这几乎等于灭顶之灾:在酸化的海水中,这些生物搭建碳酸钙壳体的过程会消耗更多能量;而如果海水酸化加剧,碳酸根浓度降得过低,它们的碳酸盐壳体甚至可能会被溶解掉——这正是许多地区的珊瑚和贝类正在经历的灾难。
显微镜下的硅藻像宝石一样闪耀(图片来源:WatsonSons)
机器人可以嗅到疾病的踪迹吗?[10]科学家正在研究可以从呼吸、汗水、眼泪和其他身体排放物中“嗅出”化学成分的诊断技术,而将这个被称为volatolomics的概念及其相关诊断技术从实验室推广到商业化,需要跨学科的研究合作。文章还介绍了先进的电子鼻(E-nose)和光子鼻(P-nose)检测VOC的技术。这个相对年轻的领域的最终目标是开发新的机器系统分析身体排放物,以识别与疾病相关的VOC,并将volatolomics部署为临床诊断的新标准。
我们需要有意识、有情感的“强人工智能”吗?[11]业界大咖谈人工智能,强烈推荐!
什么是“人的智能”(humanintelligence)?“人工智能”与“人脑智能”有何区别与联系?
近期《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ScienceReview,NSR)举办的论坛中,“人工智能”与“人脑智能”两个领域有关的7位专家,围绕上述问题的答案展开了讨论。
深度神经网络和人类神经系统看起来相似,但人类真的需要一个有意识的“强人工智能”吗?科学家们的答案似乎难得的一致,而人工智能已然带来的伦理问题无法忽视。
“人工智能到底是魔鬼还是天使,取决于使用它的人是魔鬼还是天使。”对于科研人员而言,让自己制造出来的工具是可控的、向善的也许是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的关键。
周志华:从计算机学科的角度出发,做人工智能并不是为了“人造智能”、造出和人类一样的生命体,而是为了做出能够由人驾驭、辅助人类的智能工具。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似乎没有必要去制造有自我意识、未必服从甚至可能会在地球上取代人类的生命体。
谭铁牛:我同意这个观点。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科学技术,其发展目标都是为了拓展人类的能力(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的能力),而不是用来最终完全取代人。现在很多人都在提“强人工智能”或者“通用人工智能”,希望一个人工智能系统能够完成多种任务。但是如果说通用人工智能的目标是创造出能够实现人类全部智能的智能体,我认为这既不可能又没有必要。我们不应该把实现这种通用人工智能作为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去追求。我们完全可以用不同的人工智能算法去实现不同的目的,辅助我们去完成各项不同的工作。
图片来自引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9年过去了,人类终于等来大规模无人机送货时代[12]年,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在《60分钟》节目接受采访时,第一次公开表示亚马逊正在进行无人机送货方面的研发。
终于,九年磨一剑,无人机配送成为了现实。
虽然听起来无人机配送并不算难实现,但实际上,在真实世界大规模利用无人机送货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需要解决众多技术难点:
……
当这些问题摆在面前,无人机运货就成了一件看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很难的事情。
但好在,现在亚马逊已经正式官宣了它在加州的无人机送货计划,新的配送时代即将到来。
图片来自引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心灵慰藉15个关于心理学和生活的强大视觉效果[13]图片来自引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好日子一晃而过[14]李松蔚老师的反馈实验案例之一,一对小夫妻关于孩子的问题,但归根结底似乎还是没能说服自己。这个剖析的过程其实挺有意义,自己以为的坚定其实有时候那么不堪一击,本质上还是没有考虑清楚之后带来的影响和自己的承受能力,原文值得一看。
所以真正的问题是,你们是不是做好了准备进入后面的生活?那是注定更复杂和艰难的若干年——需要贯彻更强大的「信念感」。我觉得「对世界失望」不算特别好的理由,它只能代表你不想要什么,但更好的理由是「你想要的」。你要找出生活中(不惜顶着所有人的压力)必须追求和坚守之物。这样在别人问到为什么不要孩子时,你就可以响亮地回答他们:「为了追求我们更想要的」。你眼里有光,信念可抵岁月漫长。
“人人都具有平等的、无条件的价值”[15]“自尊”是一种现实的、欣赏自己的观点,它对我们的人生旅途极为重要。“现实”意味着准确和诚实;“欣赏”意味着积极的感觉和喜欢自己。当人们对自己有现实的和欣赏的看法时,我们就可以认为他们拥有自尊。
自尊正好介于“自我挫败的骄傲”(自傲)和“自我挫败的羞耻”(自卑)之间。
图片来自引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情绪起起伏伏伏伏[16]认知治疗有一个说法,说人产生情绪,不是因为客观真实,而是头脑里的主观建构,想法来来去去,情绪就跟着起起伏伏。所以认知流派的咨询师最爱问想法。不管你有什么情绪,比如不开心,他们就问,让你不开心的想法是什么。
这个说法常常对人有帮助,时而一语惊醒梦中人,有时也让人不舒服,会感觉被否定。
情绪起起伏伏,但是每个人怎么看待它,哪些是他熟悉的,哪些是他喜欢的,哪些情绪是急于摆脱的,这更重要。认识这些就是在认识「自我」。我有一些在大学工作的同行,过去几个月帮助学生处理封校带来的情绪,教他们用深呼吸改善心情,学生并不满意。这不是他们想要的。学生说想去外面看一眼春天,老师说你们要学会接受世界的不确定,建立内心的小确幸,校园里也有春天的景色呀。然后就被学生嘘了。
大千世界田里的小龙虾熟了[17]最近天实在太热,茨城县水稻田里的小龙虾直接被煮熟了。。。日本乡民第二天同一个时间段去测了下水温,因为秧苗还太小没法遮阳,水浅一点的地方43.3度,水深一点的地方41.2度
via视角_日本
图片来自引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法国邮政宣布明年推出“数字邮票”,使用数字代码代替纸质邮票[18]用笔抄写在信封上,这算是O2O的另一种形式吗??
据法国《巴黎人报》日前报道,法国邮政上周宣布,明年将推出“数字邮票”,使用一串数字代码代替传统纸质邮票。使用者在法国邮政App上购买数字邮票后便会得到一个由数字和字母组成的8位代码,用笔抄写在信封上即可送出邮寄。
图片来自引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这种小纸人跳舞魔术,真的没拴鱼线[19]在墨子和庄子之后约年,沈括也有相关的发现。11世纪时的北宋科学家沈括,用有趣的“纸人共振”实验探讨乐器的共鸣现象。他在《梦溪笔谈·补笔谈乐律》中记载:“欲知其应者,先调诸弦令声和,乃剪纸人加弦上,鼓其应弦,则纸人跃,他弦即不动。”意思是要想知道某一根弦的对应弦,可以先把各条弦的音(依五音声阶)调准,然后剪纸人置于各弦上,当弹到与它共振的对应弦,纸人就会跳跃颤动,弹其他弦,纸人则不动。
图片来自引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爷青回,可拆卸电池的手机又回来了?[20]三星此前官宣将于7月13日发布三防新机GalaxyXCover6Pro。让人没想到的是该机采用可拆卸电池设计,这个设计放在目前可谓独树一帜。
据外媒sammobile报道,XCover6Pro有一个可拆卸的后面板,在机身侧面按键处有隐藏结构,用户可以用指甲打开后盖,里面配备一个可拆卸的mAh电池。
图片来自引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工具资源给开发者工作的时候听歌的电台[21]界面??,也太适合开发者了!歌也不错??
MusicForProgramming-这是一个专门给开发者工作的时候听歌的电台,歌单是作者经过多年的反复试验挑选出来的,都是一些能够让人专注的音乐。界面非常干净,操作也很硬核。确实听音乐会让你快乐。当你快乐时,你会更有效地工作。
图片来自引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5种更好的数据可视化技术[22]数据可视化是一种以图形形式描绘密集和复杂信息的通信形式。当我设计数据并想将数据编号转换为图表时。我面临挑战。如何在能够利用人类认知快速传达定量信息的同时表示数据?表达不同类型和大小的数据并帮助用户在上下文中导航的最佳实践和原则是什么?作为一名UX设计师,我知道我的工作需要找到强大的解决方案来应对这些挑战。
图片来自引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可能是让你受益匪浅的英语进阶指南[23]最近几期周刊提到的英语学习指南,似乎都与程序员有关,想想也是,那么多技术资料都是英文的。
今儿学习Anki相关,搜到一篇《可能是让你受益匪浅的英语进阶指南》,作者是程序员,从「认知、单词、听力、阅读、口语」几个章节,文档化地介绍英语学习相关的经验,索引了不少线上资源(里面不少Youtube资源值得推荐)。适合互联网从业者(偏程序员)进阶用。via
luolei图片来自引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腾讯交互翻译[24]腾讯交互翻译融合了腾讯人工智能实验室自研的交互式机器翻译、神经网络机器翻译、统计机器翻译、语义理解、信息检索等技术,帮助用户更快、更好地完成翻译任务。除了文字翻译,还支持PDF、DOCX、PPTX等文档格式的翻译。
via
龙爪槐守望者图片来自引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引用[1]Victoriaamazonica背面结构特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