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树龙虾 >> 树龙虾的繁衍 >> 深海章鱼有哪些鲜为人知的特殊之处最奇葩的
提起高智商生物,除了人类自己,很多人最先想到的肯定就是猩猩了,猩猩和人类有着血缘上的亲近,再加上它们自身表现得也还不错,所以在自然界便有了“拟人化程度最高”的荣誉称号。
但是,黑猩猩再怎么厉害,它们也只能在陆地上称王称霸,而在海洋当中,同样存在一类物种,它们的智商并不亚于陆地上的黑猩猩,当然,由于大多数人很难在现实生活当中看到它们的本来面目(看到时已经面目全非了),因此对它们的生活习性也是知之甚少。
不过话说回来,我们倒是经常目睹它们的另一番模样,比如路边的烧烤摊,几乎都有它们的身影,而人类近距离接触他们靠的就是手中握着的竹签和躁动的嘴唇,这种在美食界被称为“绝绝子”的章鱼,完全是一种足以挑动人类味蕾的存在。
很遗憾,我们会以这种方式认识它们!
调侃归调侃,但不容忽视的事实,就是大多数人对章鱼谈不上是真正的了解,并不知晓章鱼的特殊之处,当然,这种特别不应只是局限于它们的味道,更要知晓它们在地球种族谱上,有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包括但不限于外形,体格以及身份来历的特殊之处。
人类若对章鱼观察的时间越长,了解的层次越深,就会越发的感觉,章鱼真的是人类能够在地球上找到的跟外星生物最接近的一种生物,而且人类拍摄的很多灾难或科幻片,几乎都是以章鱼作为原型,这也能更加充分的说明,人类认知范围内的章鱼与其他物种不单单是体型方面存有差异这么简单,甚至有些科学家认为,他们或许不是地球物种,而是外星生物,依据就是它们长得实在是太特殊了。
听起来让人垂涎三尺的章鱼,有哪些特殊之处?
章鱼,一种典型的海洋软体生物,因其拥有8只腕足,所以又被称为八爪鱼,据科学家考证,章鱼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已达到数亿年之久,若按照辈分及生命起源于海洋学说来论,章鱼也算是人类的长辈。
特殊之一:八条手臂,神通不小!
经过漫长的演变历程,章鱼的8条腕足可以被称作是章鱼的8条手臂,它们主要围绕着章鱼的嘴巴分布,并且通过网状结构在底部附近相互连接,按照其序列位置和功能进行划分,章鱼的8条腕足可以被分为四组,位置靠后的一组用来行走,其他三组则用来觅食,但需注意,雄性章鱼通常会有一条专门用于交配的腕足,平日里并不会轻易显露出来。
章鱼的腕足并不是完全光滑的,上面还遍布着圆形吸盘,这些吸盘可以帮助章鱼完成一些人类看起来不可思议的动作,如拧瓶盖,这点我们后面会具体说到。
不过,触手多并不是章鱼的专利,地球上也有很多和章鱼触手数量接近甚至是超过这个数量的生物,比如在海洋里,有18只手的巨型海星和10只手的乌贼,陆地上存在更多,像蜘蛛和蜈蚣等爬行动物,尤其是蜈蚣的触手,可能已经超过了人类原先的预估值,所以单论触手数量,这并非是章鱼的真正特殊之处,而其更为特殊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不过,和章鱼的触手相比,其他生物的触手似乎是“弱爆”了!
特殊之二:九个脑袋,两套记忆系统!
俗话说,猫有九条命,以及民间流传的九头蛇,九头鹰等等,这些不过是人类打趣编出来的神话传说罢了,但章鱼是真真切切的存在着9个“脑袋”,其中包括1个主脑和8个分别位于触手上的副脑,再加上这些腕足上分布着密密麻麻的神经元,所以这些副脑有时能够对主导下的命运进行简单灵活的再加工。
因此,章鱼就有了两套记忆系统,一套是以主脑为中心的记忆系统,另外则是由8个副脑构成且能直接和吸盘相连接的记忆系统,这说明,章鱼的每根腕足都有自己的思考能力,当主脑下达命令时,腕足可能会产生思考行为,与主脑共享信息并对其命令进行可行性分析,达成最优解,最后对主脑的命令采取行动。
与其说章鱼有8个副脑和1个主脑,倒不如说是章鱼有1个最发达的脑袋和8个发育不及主脑的脑袋。
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就等于是章鱼已经把如何操纵身体这个思考的过程外包给了八个副脑,也就是触手,而这些触手又有赖于遍布的神经元,从而实现控制局部身体的特殊作用,这也使章鱼拥有了更多的随机应变能力,主脑一旦出现意外,发布不集中的神经元也可以帮助其建立条件反射以躲避潜在的危险。
另外,章鱼的这种外包行为也可以使自己的身体更加的灵活,你要想,一只章鱼要控制拥有8只腕足且腕足上还分布着上百个吸盘的身体,如果不将这个思考的过程进行外包,换句话说,如果章鱼没有其他8个副脑,它们也没有更多时间去鼓捣其他事情,也就难以演变为高智商物种了。
像世界上的大多数有脊椎动物,都只有一个脑袋,就以人类为例,比如我们在走路的时候,并不会刻意地去注意接下来应该迈哪只脚,虽然平衡身体,随意调节运动等精细行为是由小脑控制的,但大脑直接控制身体的运动感觉神经,主宰身体的一切行为,由于其还要操控更加高级的神经活动,如语言,情感,认知等等,所以大小脑之间也算是一种简单的分工关系。
但这种分工关系,在职能程度上,完全不像章鱼能够实现那么彻底,而且不管是大脑还是小脑,终归同属一个脑袋,假设人类像章鱼一样长了8只灵活的腕足,要想灵活自如地驱使身体,则需要人脑分配更多精力参与其中,这就必然会削减人脑参与控制其他高级活动的机会,这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所以大部分动物都只有四只脚,当然,人类比较特殊,是两只手两只脚,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但值得注意的是,章鱼虽有8个副脑,但它们并不完全独立于主脑,只是和主脑处于一个简单的外包关系,章鱼依旧有一个强大的神经中枢,副脑上的外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之间有信息交流。
由于章鱼有超过5亿个神经元,因此章鱼主副脑之间的信息交流显得非常迅速,8只腕足能够很快地协调起来,而并非单打独斗,各有各的主张,否则我们将看到一只停在原地张牙舞爪的章鱼,冲绳科学技术研究生大学古特尼克博士曾通过Y型不透明迷宫实验证实了这点。
看到这里如果还不能完全理解,我再举一个形象的例子:章鱼的1个主脑和8个副脑就类似于一套完善的行政系统,它们更像是上下级关系,上级下达的指令,下级一定要按要求执行,但怎么执行,上级给下级提供了充分的发挥空间,并非一定要因循守旧,按部就班,只要方向正确,可以根据自己所处位置的实际情况,加入自己的独立思考内容。
特殊之三:三颗心脏,蓝色血液
章鱼的另一个奇特之处,就是拥有三颗分工明确的心脏,其中的主心脏,其职能是全身供血,这和一般动物的心脏并没有多大区别,另外两颗比较特殊,是单独给腮部供血的鳃心。
章鱼的三颗心脏是基因遗传下来的,是与生俱来的,一般来说,自然界拥有三颗心脏的动物数量极其有限,大部分动物都只有1颗心脏,血液则直接由心脏运输到全身各地,包括将血液运输到肺部或鳃部获取所需氧气,至于章鱼为何会采用三心运血路径,可能与他们的血液成分有关。
章鱼的血液是蓝色的,是因为其体内拥有一种含铜的血蓝蛋白,和人体含铁的血红蛋白有很大的区别,当血蓝蛋白遇到氧气之后就变成了蓝色,这也解释了章鱼血液为何呈现蓝色而不是红色。
在正常情况下,血蓝蛋白运输氧气的效能没有血红蛋白高,对氧气的亲和力也不及血红蛋白,且其中有一种浮动的蛋白质复合物,会使血液更加粘稠,为了补偿氧气运输效率低以及血液黏稠的不足,头足类动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章鱼便培育出了三颗心脏,以适应生存环境的需求。
章鱼有多聪明?答案是,它们的神经活路或许比人类还复杂
章鱼拥有9个脑袋和5亿多个神经元,但这并不能说明章鱼一定很聪明,因为大象的神经元数量是人类的倍,其最终还不是沦为了人类的“玩物”,所以,神经元数量并非是物种智商高低的决定性因素。
但是,智慧的产生却是神经元之间相互连接的结果,一般情况下,动物体内神经元连接的越多越复杂,也就越聪明,但神经元之间相互连接也是有先决条件的,既不能无限连接,也不能胡乱连接,而控制神经元突触连接,被称为脑神经细胞身份密码的,就是原钙粘蛋白。
人脑通常有5种原钙粘蛋白,每个神经元会根据特定的需要且其表面的原钙粘蛋白相同时才会相互连接,所以才能形成复杂有序的人脑结构,而章鱼体内的原钙粘蛋白居然有种,这就说明,在地球物种的演变过程当中,章鱼本身就具有演变为高级生物的潜质。
为了更科学地判断章鱼的智商高低,许多科学家都做了相关实验,但在最初,这些科学家都没有正确认识到,章鱼到底靠什么来获取信息。
比如扭瓶盖实验,一开始,科学家准备了章鱼最喜欢吃的小龙虾,并将其放在一个密封的塑料瓶当中,科学家期待章鱼会扭开瓶盖,吃到其中的小龙虾,但实验进行了很长时间,章鱼纹丝不动,这让科学家们开始怀疑章鱼的智商:或许这些章鱼只是等闲之辈?
后来科学家才发现,是自己掉进了以人类为中心的陷阱当中了,章鱼获取信息靠的不是视觉而是触觉和化学信息,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科学家再在塑料瓶上涂抹了一层小龙虾的分泌物,章鱼闻到气味之后很快打开了这个塑料瓶瓶盖,这就是著名的扭瓶盖实验,实验也告诉我们,我们的聪明并不能代表我们能够完全了解到动物有多聪明,我们不能以自己的一些生理特征来猜测其他物种的生存需要。
比如之前提到的Y型不透明迷宫实验,古特里克博士还观察到,章鱼的观察学习能力非常强,一只新手章鱼只要仔细观察老手章鱼的操作动作就能很快领会到开瓶盖的诀窍,除此之外,在遇到危险时,章鱼还能利用触角捡起地上的贝壳当做盾牌进行防御。
再比如,年发生在德国科堡市海洋之星水族馆的一件怪事,水族馆接连两天出现电路短路情况,老板为查清原因,安排员工轮流值守,后来找到的“元凶”就是水箱中的章鱼,他们可能是讨厌水族馆内的灯光,所以半夜爬出水箱,并对着灯光喷水,最终造成电路短路。
其实,近几年来关于章鱼聪明的报道比比皆是,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网上搜读,另外还有一点值得提及的就是,章鱼体内的mRNA甚至可以无视DNA下达的指令,对遗传物质进行自我编辑,这点可以帮助章鱼更快更好的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缺点就是会使章鱼的进化变得非常缓慢。
如此聪明的章鱼,为何无法进化出自己的文明呢?
要进化出文明,一般要满足四个条件:自我保护能力,有序的沟通能力,强大的繁殖能力以及身体扩展能力。
章鱼这么聪明,怎么只能用来做丸子呢?
先说说繁殖能力。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在章鱼界存在一个奇葩的现象,即雄性章鱼在没有做到令雌性章鱼“满意”的情况下很有可能会被雌性吃掉,不过,对大多数物种包括章鱼来说,繁殖是一种本能,即使有危险,也要前赴后继。
雄性章鱼在宣泄欲望的同时,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也演化出了几种绝技,在没有交配需求的情况下,雄性章鱼往往会和雌性章鱼保持一定的距离,有时会伪装成为雌性章鱼,交配时会偷偷伸出一只含有精子的腕足,也叫交配腕,整个身体则和雄性保持一定的距离。
大多数章鱼只有一次将自己的基因传给下一代的机会,因为雄性章鱼在完成交配之后会停止进食,用不了多久就嗝屁了,这可能是章鱼界的一种正常现象,也可能是雄性章鱼交配受惊,郁郁而终,雌性章鱼可能会活得久一点,等到孩子降世以及有独立的生存能力之后,作为母亲的雌性章鱼也会相夫而去。
所以,章鱼的繁殖能力并不是很强,而且他们的寿命也不是很高,一条章鱼也就能活个1~2年的样子。
虽然章鱼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但据人类目前观察的结果来看,章鱼只是单纯会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自身并没有很强的身体扩展能力,再加上它们所学习的技能不能像人类一样稳定的传承给下一代,体内的mRNA又使得章鱼进化非常缓慢,过去是8条腿的章鱼,到现在还是8条腿的章鱼。
综合以上这些原因,即使再聪明的章鱼也难以像人类一样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