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树龙虾 >> 树龙虾的种类 >> 贵州麻江蓝莓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作者:王涛任艳玲王兴宁彭婧唐荐代时超曹琦琦李万刘超赵历银吴拉拉孔爱梅
摘要:本文对麻江蓝莓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开展了SWOT分析,得出麻江蓝莓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总结得出麻江蓝莓有政府重视扶持高,国内外市场需求高,产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等发展机遇,以及质量安全和市场竞争激烈等两大威胁。针对这些,笔者提出了麻江市应立足大供给、大品牌、大生态、大旅游、大振兴这5大战略,提高蓝莓鲜果品质、打造一流蓝莓品牌平台、建设蓝莓循环新业态、推动蓝莓健康养生的理念,以促进麻江蓝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蓝莓(Blueberry)是多年生果树,又被称为越桔、越橘和蓝浆果,是杜鹃花科(Ericaceae)越桔属(Vaccinium)植物。蓝莓果肉细腻,味爽口,香宜人,为鲜食与加工佳品,具有强身明目、健体缓衰、抗癌等功效,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五大健康食品之一,所以售价较高,在国际市场上价格一直处于所有水果类商品的顶端,有“水果之王”“黄金浆果”等美誉。年贵州蓝莓种植面积达1.1万hm2,产量达3.5万t,均居全国前列。贵州省麻江县是全国蓝莓种植与产量第一县,也是西南地区最早开始引进蓝莓的县,近年来麻江县立足生态和资源优势,将蓝莓作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通过企业助力、村集体发力、贫困户出力,推进村社联建,探索建立了蓝莓产业利益联结机制[1,2]。
SWOT法又称态势分析法,是基于研究对象的内部因素和外在环境形成竞争条件下的资源态势分析,主要从优势(strengths,S)、劣势(weaknesses,W)、机会(opportunities,O)和威胁(threats,T)等方面对研究对象进行相关分析,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目前,SWOT分析法已广泛地应用在产业发展研究中[3]。本文对麻江蓝莓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汇总分析,同时用SWOT法剖析了产业面临的内部优势及劣势、外部机遇及威胁,提出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以期推动贫困地区特色生态农业产业的升级,巩固脱贫成果,服务乡村振兴。
1麻江蓝莓种植现状
近年来麻江县蓝莓种植面积和产量大幅提升,年种植面积不足20hm2,年种植面积达hm2,蓝莓鲜果产量为t,产值1.2亿元。麻江蓝莓有三大栽培品系:高丛蓝莓矮丛蓝莓和兔眼蓝莓,其中兔眼蓝莓占比最多,主要包括‘灿烂’‘粉蓝’‘莱克西’‘珠宝’‘薄雾’等品种。规模化种植主要分布在县中部、东部及东南部的宣威、龙山、杏山、贤昌等乡镇,全县2hm2以上有一定规模的蓝莓基地有个。
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的同时,相关企业也得到长足发展,目前全县从事蓝莓产业开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16个,家庭农场25个,种植大户52个,企业29家,企业多以黔东南州和贵州省内为主,外地较少,经营范围主要集中在育苗、包装和果汁、果干和果酒等加工等领域。标准化育苗企业已经建成育苗基地近6hm2,年产优质苗木能力超过千万余株,蓝莓合作社、协作社也在种植区从无到有,开始逐步发展。麻江蓝莓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提出了打造“有机蓝莓”品牌等要求,成规模的企业均进行了有机等体系认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申请出境水果果园、包装厂出口注册登记。目前麻江县先后获得了“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国家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农业标准化优秀示范区”和“中国绿色生态蓝莓十强县”等荣誉[2,3,4]。
2麻江蓝莓产业发展SWOT分析
2.1麻江蓝莓产业的优势
2.1.1生态环境优良,自然资源优势明显
蓝莓对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的要求苛刻,只有在适宜的气候和pH4.0~5.5的酸性土壤中才能保证正常生长,土壤要求疏松、湿润且不能积水,有机质含量丰富。麻江全年气候温和,无严寒酷暑,冻害、热害发生少,雨量充沛,地貌、土壤、降水、温度等自然要素均能满足蓝莓生长发育的需求,是蓝莓优生区。麻江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无污染的水土等自然资源,特别适合蓝莓等高端水果的种植。
2.1.2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
麻江地处贵州中部、清水江上游,紧邻黔东南州和黔西南州首府,周边高铁、高速路网交织,在周边多个省会大都市的一日生活圈,生鲜品外销运输便捷,区位优势明显。蓝莓产业主打绿色、生态标志,是贵州农业与食品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对优化贵州贸易结构、提升产业产品形象具有重要作用。
2.1.3从业人员较多
蓝莓为易受损伤浆果,其机械化程度较低。麻江乃至贵州以高原山地为主的地区,在种植、田间管理、收获采摘等方面实行机械化较为困难,因此蓝莓种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作为劳务输出大县,麻江及周边本地劳动力充足,年起,第一产业从业人数常年保持在适龄就业人数的60%以上,特别适合劳动密集型的蓝莓产业的发展。因此在麻江发展蓝莓产业对保护和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培养新兴产业,增加当地收入,促进富余劳动力就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1.4种植面积增长迅速,规模优势显著
自年首次引种蓝莓以来,麻江蓝莓产业一直领跑贵州乃至西南,第一个蓝莓引种苗圃、有机示范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均落户麻江。年麻江蓝莓种植面积6.23万hm2,蓝莓鲜果产量t,产值1.2亿元,无论面积、产量、产值均领先全国。年麻江蓝莓种植面积8万hm2,占全县耕作面积的10%以上,种植面积占全省蓝莓人工种植面积的36%,占全国人工种植蓝莓面积的8%以上。经过20年的发展,麻江蓝莓产业已逐步形成了区域统筹,集中连片生产、产业经营良好的格局,呈现出“麻江发展,贵州突破,全国影响”的势头,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蓝莓生产基地。
2.1.5种质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
麻江多山地丘陵,有丰富的野生蓝莓资源,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知的野生蓝莓有91种,贵州有记载的野生品种有23种,其中我国特有种11个,这些大部分在麻江及周边被发现。这些野生材料有独特优势,蕴藏着丰产、抗不良环境、抗病虫等良好基因,是进行品种改良的基础[2,5]。
2.2麻江蓝莓产业的劣势
2.2.1品种单一,设施栽培少,市场销售压力大,价格低
作为西南最早引种蓝莓的地区,由于经验不足,很多单位早期引种只重视蓝莓产量而不重视品种间的品质差异,导致麻江市场上大量加工型蓝莓用于鲜食,蓝莓产品的口感差、品种单一,难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受到消费者的冷落。许多种植园初建时只是盲目随大流引进品种,忽视了蓝莓的品质和采摘时间岔开的问题,基地普遍出现了品种单一的局面,麻江县虽然蓝莓栽培面积、产量、产值领先全国,但绝大部分都是最早引进易于加工的兔眼蓝莓品系。由于亲缘关系较近,成熟上市期较为集中,市场供应期短,阶段性压力明显。由于加工能力有限,产业只能以鲜果销售为主,部分种植户因无储存保鲜设施,在盛果期销售跟不上,造成过度压价,甚至低于成本价销售,形成恶性竞争,部分蓝莓因无人收购或价格过低,烂于田间无人采摘。相近品系的抗感病虫性相似,容易造成病虫害的大规模流行发生,加剧了防控难度,一旦用药不当,将会带来安全方面的巨大隐患。蓝莓种植品种的不合理也导致了蓝莓市场价格的混乱,一些劣质的蓝莓低价趁虚而入,抢占产品市场,使得优质蓝莓无法卖出好价钱,直接抑制了蓝莓种植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影响了蓝莓产业化的发展。
近年来由于日光温室和冷棚栽培模式的成熟完善,早熟蓝莓逐渐兴起,由于填补市场空白、价格高,在全年市场供应上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目前北方普遍采取这种模式种植。而贵州省则普遍无设施蓝莓,由于上市时间集中,导致以麻江为代表的贵州蓝莓价格不仅远低于北方地区,而且与由于地理因素提前一个月上市的周边省份也有较大差距,同等收获受益远低于其他产区,这种单位价格低、效益差的粗放经营模式,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农业中越来越难以为继。
2.2.2标准体系有待健全,鲜果单产低
蓝莓易破损、难保存,对栽培管理的要求较高,因此,实现蓝莓的丰产丰收,必须科学把关生产各环节。虽然麻江已经开展蓝莓标准化探索并制定综合标准体系,但仅制定了蓝莓育苗、栽培、采收及观光园等少数几个地方标准,大部分操作仍然沿用国家或行业标准,针对性和专一性有限,整体仍未形成完整有效的产业链标准体系,产业总体科技含量有待提升。部分种植户,特别是中小种植户,因技术、资金或认识方面的问题,栽种后对蓝莓管理不善,导致麻江蓝莓基地多处于半天然状态,市场产品稳定和均一性差,优质产品少,严重影响了产量、口碑和销路。从产量上看,麻江蓝莓单产不及机械化程度较高的东北、中原等产区。这表明麻江蓝莓仍处在主要以面积换产量的粗放经营阶段,容易出现生态资源过渡耗费和恶化,挫伤从业者积极性,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但也表明麻江蓝莓发展空间巨大,一旦单产大幅提升,在全国的占比将再次提升。
2.2.3采后保鲜加工能力有限,整体效益低
采后保鲜是水果保存、运输和销售的保障。蓝莓是易破损浆果,耐贮能力较差,常温下存放不足1周,时间短,长途运输损失较大,本地销售市场份额又有限,现有采后储藏方式过于依赖冷库,但作为后发地区,部分蓝莓企业并不具备自行冷藏蓝莓条件:一是冷库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大部分中小型企业无法实现;二是科研技术储备不足,企业对专业冷藏贮存技术的掌握未达到要求,在贮存过程中往往产生大量损失,且成本较高。后期加工能提升附加值,拉动就业,延长价值链,增加收入,但目前麻江蓝莓加工企业偏少,大部分加工企业资金、技术实力偏弱,取得相应资质比较困难,主要采取传统加工方式进行初加工,以试生产为主,未进行利润较高的深加工,采后极易出现无法及时销售而腐烂的现象,导致丰收伤农,影响产业效益与从业者积极性,因此加强蓝莓加工的研发和深化、规范加工市场,建立健康品牌口碑迫在眉睫。
2.2.4龙头企业带动力有限,规模化效应低
由于企业整体经济实力有限,自有资金较少,引领带动有限,导致麻江蓝莓发展多年并未出现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集群,仅有几家规模相对较大的蓝莓企业,但示范与带动效应没有得到体现。且当前麻江蓝莓产业规模化程度偏低,仍以分散家庭经营为主。市场风险抵御能力差,没有实力在生产中采用先进技术和管理,难以提升产业科技含量与附加值,造成全产业链无谓消耗,降低了竞争力。
2.2.5整体知名度低,品牌效应带动能力小
随着消费者消费意识的增强,品牌成为产品区别的重要因素,高品牌产品溢价不断提高。虽然麻江蓝莓目前已成功获得了地理标志产品称号,但未能充分发挥品牌优势,产品价值挖掘宣传较少,没有形成强势品牌。企业在品牌宣传上各自为政,没能聚焦单品,虽然举办了多次蓝莓节和论坛,但未形成品牌持续效应,大众对麻江蓝莓品牌的认知度不够,企业品牌形象的创建与宣传明显不足,没有进行系列产品的多样化开发,未考虑形成季节性鲜品和全年可食产品搭配,没有有效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也缺乏有一定规模、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高的牵头企业与品牌。蓝莓旅游、大蓝莓产业虽然多次被提及,也有部分试点,但仍未全域展开,目前蓝莓主体上还只是地区的鲜果采摘、销售和粗加工等产业[2,3,5,6],带动能力有限。
2.3麻江蓝莓产业的发展机遇
2.3.1巩固脱贫成果、服务乡村振兴的需要
年4月,作为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贵州按时实现全面脱贫,这对我国完成扶贫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但如何在新形势下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是摆在众多贵州边远和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地区的严峻考题。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是较好突破,党中央的系列文件为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贵州省乡村振兴、一县一业等扶持补贴政策,为蓝莓产业跨越发展奠定基础。
2.3.2品质功能优势显著,国内外市场需求提高
随着经济发展,生态、营养和保健功能兼备的农产品越来越受青睐,蓝莓作为联合国推介的“第五代水果”市场前景广阔。尤其麻江市生态环境优势明显,工业污染少,这对品质要求较高的高端市场吸引力明显,蓝莓国内市场将不断扩大。当前随着新冠疫情的蔓延,保健提升免疫力已成为主流追求,蓝莓抗氧化、防衰老完美契合需求,同时随着蓝莓加工品和提取物的研发利用,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进口蓝莓及其产品,国际蓝莓市场增长迅速。
2.3.3多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1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