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龙虾

吃一碗九七年的盆菜,尝尽焖猪肉里的老香港

发布时间:2022/7/14 14:09:28   
能治好白癜风的医院在哪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yyq/141022/4499988.html

编者按:

香港非遗中心,坐落在一片林木葱郁的客家围村,它就像一个老人家,为大家慢慢诉说着扎作或醒狮等有趣故事。客家茶粿、潮州糕点、盆菜、虾酱和酱油这些地道的食物,都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中,你又知道多少呢?

在休闲的七月,大都荟策划“传统的味道”专辑,带你远离都市的烦嚣,踏遍盐田梓、九龙城、槟榔湾邨、大澳和古洞,变身穿梭时光的旅人,回到人情味浓郁的童年时,吃尽“那些年,我们一起吃的美食”,咀嚼香港变迁的百年历史,留住那些即将消失的味道。

图左起:槟榔湾村村代表刘运明、槟榔湾村原居民代表刘伟忠、盆菜大师刘少新徒弟刘敬丰及盆菜大厨兼洪佛派国术师傅刘少新/大公报记者郭艳媚摄

“庆祝九七回归比较流行盆菜,因为大家可以围在一起吃很开心!”盆菜大厨兼洪佛派国术师傅刘少新说。他从小在槟榔湾村长大,八十年代在英国伦敦学厨,后来更去了加拿大开餐馆,九七年选择回流香港,“对未来生活有信心啊!”他称自己为“为食神探”,真难想像一个可以独力做好人吃的盆菜,炒斤猪肉的壮男竟如此的孩子气十足。

槟榔湾村是清朝康熙年间,客家人随海禁解除南来所开垦的村落,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槟榔湾村原居民代表刘伟忠说,“其实食盆菜,是香港围村传统,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了,通常庆祝重大的节日才会吃(盆菜)。”这么多年来,刘氏家族就这样,世代平安生活于此,生老病死,安分守己。

槟榔湾村公所室内环境非常具中国特色/大公报记者郭艳媚摄

自宋代开始,广府、客家、蜑家和鹤佬这四大民系,已经相继迁入香港新界,无论是拜天后、吃打冷、趁墟市,甚至吃盆菜,都是他们源远流长的风俗文化。相传南宋末年的宋帝昺南逃避难,来到香港新界围村时得到村民的款待,但在仓促之间,村民找不到足够的器皿盛载食物,只是用木盆把菜肴放在一起,发展成后来的盆菜。

没想到,这道日常的食物竟然得到离乱多时的皇帝的赞赏,于是盆菜有了一个美丽的传说。也从那时起,每逢重大节日,新界村民都会吃盆菜,当然今天的盆菜已改为锡制器皿装着,方便桌上加热消毒,更比木盆符合卫生标准了。

灵魂在焖猪肉炭炉的传统味

中国人在吃方面一直讲究色、香、味、意、形,盆菜可算是最具建筑感的食物,猪肉、虾子、粉丝、鱼丸、猪皮、萝卜、鱿鱼、冬菇、枝竹等一层层食物叠进大盆之中,像金字塔一样,各种食物的汁液交融,味道可谓馥郁而香浓。

一层层食物叠进大盆之中,像金字塔一样,各种食物的汁液交融,色香味俱全受访者供图

“其实把客家菜放在一起,就成了盆菜,而盆菜的灵魂在客家焖猪肉。”做了20年盆菜的大厨刘少新说。一个天才厨神,他手执长镬铲,拥有着惊人的臂力,在铁锅下不断将斤猪肉翻动,猪肉的肥油吱吱作响,汗水慢慢地从粗壮的臂弯往下流,一个大厨师的形象浮现眼前。

鸡公碗静静地看着历史的变迁/受访者供图

“我也不怕告诉你,我们焖猪肉的秘诀,其实是生焖,放蒜头、姜、八角、南乳、猪油,而且一定要用炭炉慢慢焖,因为这样才有传统的味道,外面现在全部都改用石油气,他们煮的猪肉不好吃。”

起源早近二十年开始流行

其实客家人尤为好客、爱热闹,每逢农历新年敲锣打鼓,不少村落都会舞麒麟,大排筵席宴吃盆菜请全村村民,村民还会即席演唱客家山歌,享受的是“年味”。槟榔湾村原居民代表刘伟忠还说,“其实我们槟榔湾村近海,一起做盆菜的鱼蛋都是大家在初一或初二,水退的时候自己打鱼,再手工打成鱼蛋的。”但客家人待自己却非常严苛,“客家人焖猪肉是不会吃的,只会吃汁,有亲戚朋友们来才拿猪肉给他们吃。”

盆菜大师刘少新烹调盆菜的炉具受访者供图

盆菜大厨刘少新说,“其实我们小时候比较少接触盆菜,偶尔吃一次就非常开心,因为我本身很喜欢吃东西,所以80年代去了英国学做厨师,可是我发现外国人并吃不惯我们客家的东西,他们喜欢干燥、深色和味道重的食物,他们的盐蛋是用盐水泡出来的,所以90年代我毅然选择了回港,我是95年回来的,97年开始做盆菜,那时候香港回归祖国,周围都在热烈庆祝这喜事,盆菜才真正的流行起来。”

围桌而坐吃的是人味

盆菜又称为大盘菜,大盘菜源于客家人传统的“发财大盘菜”,大家围桌而坐,吃一个盆子,十二双筷子同时启动,没有公筷的拘谨,碗筷间叮叮当当作响,大家欢笑不绝,吃的是“人味”,“如果村民喜欢吃什么,我也会考虑煮什么给他们吃的。”盆菜大厨刘少新说。

盆菜宴席同吃一盆子,吃的是"人味"新华社

这种“人味”还在于改变。“现在吃盆菜已不是过年的专利,庆祝七月一日回归日可以吃,庆祝十月一日国庆节也可以吃,最重要一家子人围在一起,吃的是气氛。”槟榔湾村村代表刘运明舞动着手中的麒麟开心地说。槟榔湾村原居民代表刘伟忠亦插嘴,“对啊,现在不一样啊,以前盆菜宴只供男丁在祠堂食用,八十年代开始经济环境好,才像今天一样,男女老少一起吃,吃得开心最重要啊。”大家都笑了起来。

加点新意盆菜╳龙虾烧卖

图:刘少新希望,徒弟刘敬丰(右)将客家人的传统味道延续下去/大公报记者郭艳媚摄

盆菜大厨刘少新不想盆菜失传,他把煮法和材料全部传授给刘民丰和刘敬丰这两个村民,希望他们可以将客家人的传统味道延续下去,两位年轻人却有自己一番想法,“未来想尝试在盆菜上面放龙虾。”

刘少新形容,“吃盆菜动辄上千人,聚集的都是海内外的同姓宗族,盆菜其实象征族人团结,具有确认宗族成员身份意义的文化,我觉得很有必要传承下去。可是如何传承好是一个问题。”年纪轻轻的徒弟刘敬丰说,“现在的人喜欢鲍鱼和海参等贵价食物,我希望以后可以加龙虾,做新式盆菜。”他想了想又说,“把烧卖、串烧、炸鸡、热狗肠等年轻人喜爱的小吃放进去,也可以迎合年轻一代味蕾。”两师徒可谓争持不下。

槟榔湾村盆菜宴,大家做得热火朝天受访者供图

刘少新就说,“我觉得未来盆菜不需要太大革新,始终传统最好。但如果你坚持,还是可以去改的,毕竟以前我们的盆菜放笋虾,现代人接受不了这种味道,我们现在也不放了。只要不把我的焖猪肉拿掉就好了,这是灵魂。”此时,桌子上的鸡公碗静静地聆听着两师徒的对话,静待盆菜未来的走向。

坑口十八乡康熙年间开村

图:盆菜宴席同吃一盆子,吃的是“人味”/新华社

与坑口新市镇靠近,共有十八条乡村:井栏树、大埔仔、马游塘、茅湖仔、将军澳、鱿鱼湾、坑口、水边、田下湾、斧头洲、孟公屋、槟榔湾、上洋、下洋、相思湾、大坑口、大环头和布袋澳。

其中将军澳及相思湾则相容客家、围头。其实围头是为了区别于客家而产生的一个民系。由于清朝乾隆、嘉庆期间,客家人迁入,他们进入原属围头原居民之地定居,围头与客家双方由于语言、风俗不同而互生磨擦,加之土地的分配利益,因而双方产生土客械斗,土的一方指围头人,而客的一方指客家人。围头人与客家人都各自建造围村,以作为双方械斗之用。

而布袋澳、水边乃渔村;其余多为清朝康熙年间,客家人随海禁解除南来所开垦,历史悠久。上洋、下洋、槟榔湾,是刘氏三兄弟开枝散叶而成。

有料

抹茶寻踪:微苦的世界最清甜

独家解读

四点意见阐释“一国两制”习主席为“港独”划红线

揭秘

10个故事告诉你真实的驻港部队

大公社评

习主席访港更添港人对“一国两制”信心

前美驻港总领事忆香港回归:最先想起那场大雨

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大公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686.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