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龙虾

青春语文middot葛小霞ldq

发布时间:2022/7/11 16:52:53   
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www.yqyywdj.com/
在背离自然追求繁荣的路上要想想自己的来历和出世的故乡——苇岸《大地上的事情》看完书去帮大地拍拍照也帮大地写写字——我给孩子们的话(注:本文的所有照片都由学生拍摄。)《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中指出:作为理解活动的阅读本身,对表达活动的作文可能时时在起作用。在这一点上,研究读与写的问题是重要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提升,因此我对整本书阅读之后指导写作的工作进行了如下划分:阅读整本书指导写作的基础性工作:一、拟小标题《大地上的事情》这本书是一本记录消逝的观察笔记,类似于日记或札记。这本书只有四个大标题:大地上的事情、一九九八·二十四节气、去看白桦林和泥土就在我身旁。其中“去看白桦林”部分有小标题,其他部分都没有。因此我尝试着让学生去拟小标题,一方面能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本书的写作素材。比如学生给“大地上的事情”这一章节的前十篇拟的小标题为:蚂蚁营巢、下雪、日出与日落、英雄熊蜂、麻雀与树、徒劳盘旋的鹞子、游戏、孩子的作文、麻雀的啼叫、蚂蚁拖蜣螂。学生根据自己拟的小标题,概括出作者的写作素材包括昆虫、鸟类、植物、物候、孩童等万物。这对指导学生寻找写作素材具有拓展性和开阔性的意义。二、摘抄及赏析《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中说:指导阅读时,也应从作文教学的观点进行文章表达的分析、鉴赏,或追求写作过程中的体验,从而使学生了解作文的基础知识或技能,使读的指导同时有益于写的指导。学生在阅读整本书时,我尝试让学生时时想到写,因此我也时时布置写的作业。摘抄是我们在阅读整本书时贯穿始终的作业。摘抄分为摘抄句子、摘抄片段及赏析。1、摘抄句子学生摘抄句子时有几种摘抄倾向。①比喻句。如“麻雀将短硬的喙像北方农妇在缸沿上砺刀那样,在枝上反复擦试。”“红日的硕大,让我首先想到乡村院落的磨盘。”“油葫芦鸣声一片,一种像轻吹哨子的声音。”“马蜂为我留下的巢,像一只籽粒脱尽的向日葵盘或一顶农民的褪色草帽,端庄地高悬在那里。”学生惊讶的发现作者苇岸用的比喻很新颖:将麻雀的喙比作北方农妇在缸沿上磨刀,将红日比作磨盘,将油葫芦的鸣声比作轻吹哨子的声音,将蜂巢比作向日葵盘和草帽。他们发现可以将浩瀚的万物与日常生活之间建立深刻的联系,将万物比作日常事物,既易懂又亲切,富有生活气息。②描写句。如“它们蹲在阳光里,眯起眼睛,头转来转去,时时啼叫几声,毫无顾忌。”(它们指两只麻雀)“麦粒已形成青白色,果肉很嫩。”“在一棵洋槐树上,停着几只喜鹊。它们总是站不稳的样子,长尾巴一翘一翘的。”学生通过描写发现如此细腻的描写只有细致观察才能获得。作者竟能观察到麻雀眯着眼,麦粒的颜色是青白色的,喜鹊的长尾巴一翘一翘的。如果没有那么亲近那么安静的观察,是无论如何都写不出如此细致入微的描写的。③哲思句。如作者通过观察日出和日落的时间,思考出“世界上的事物在速度上,衰落胜于崛起。”又如作者根据孩子每天放学必须直接回家,而且回家第一件事是用肥皂洗手,他恨这样规定的妈妈,得出反思“每一匹新驹都不会喜欢给它套上羁绊的人。”学生发现这本《大地上的事情》,不仅让他们走近大地、认识大地,更有意义的事是让孩子们学会面对万物进行深思,让孩子的作文立意更深刻。2、摘抄片段及赏析接受美学认为,任何作品都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的,完美的阅读过程绝不是读者的被动接受,而是读者根据自己的情感、思想、阅历和知识储备等,对作品进行理解的过程。为了呈现学生对作品理解的过程,学生摘抄深有感触的片段时,我布置学生将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写下来。比如下面三个片段及赏析。片段一(原文):室外阳光灿烂,我去厨房,外面一棵香椿树上的麻雀忽地飞走了。它隔着玻璃看见我,(我的居室是二层楼)虽然室内比室外暗。它的机警令我吃惊,乡下把麻雀叫“家贼”,意思是它们比其他的鸟类狡猾。同人类长久世代生活在一起,机警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有位学生是这样评析的:作者的观察力惊人,生活中区区一件小事也能明察秋毫。这篇日记抒发了作者内心对人事灰暗的愤恨。“家贼”嘲讽的并不是麻雀,而是那些迫使麻雀变得狡猾的人。片段二(原文):放蜂人或许不识文字,但他像学者熟悉思想和书册那样,熟悉自然,熟悉它的植物和大地。学生赏析如下:他了解自然,在广阔的大地上,他用双手改变生活。世人追随繁荣,他讲究平淡,与蜜蜂成为朋友,大自然便是他的家。他的勤劳忘我,好比一种信仰,可钦可敬。片段三(原文):城市会使人变得凶残,因为它使人腐化堕落。山、海和森林,使人变得粗野。它们只发展这种野性,却不毁灭人性。《悲惨世界》第一部页。我深深赞同雨果这种说法。有位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叹:真正毁灭人性的不是所追求的繁荣吗?真正怀念的难道不是小时候抓过的蜻蜓、蚂蚱,爬过的老树吗?看着家旁的一块块农田变成游乐场,假日里车来车往,这只是繁荣所给的假象。做完阅读的基础性工作后,我们要着手一系列的写作提升工作。阅读整本书指导写作的提升性工作:一、学习作者到自然中、大地上去寻找写作素材。方式:拍照片。造成学生写作没有内容的直接根源,在于学生生活的扁平化和精神的贫乏。尽管生活的扁平化远不是语文教育所能改变的,但是,只要有心,语文教师仍可以在拓展学生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上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那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开辟语文学习的“生活课堂”。1、昆虫篇苇岸写过蚂蚱、刀螂、蚂蚁、蜣螂等昆虫。学生拍照寻找昆虫素材有甲壳虫、飞蛾、鼻涕虫、蜗牛、蜘蛛、马蜂、玉米虫、蚊子等。2、植物篇苇岸在书中写过白桦树、槐树、丝瓜、麦子等植物。学生拍照寻找的植物素材有腊梅花、栀子花、桂花、竹子、玫瑰、稻花、蔷薇、莲蓬、油菜花等。3、动物篇苇岸在书中写过麻雀、野兔、驴子等鸟类或动物。学生拍照到的这方面的素材有狗、猫、水鸟、鱼、野鸡、螃蟹、龙虾、黄鼠狼等。4、物候篇苇岸写过风、雪、雨等物候,学生拍照的素材有露水、月光、白云等。5、俗称篇苇岸在书中写过车前草称做“猪耳朵”;地黄,称作“老头喝酒”;杜鹃别称“布谷”;金星,黄昏时称它“长庚”,凌晨时称它“启明”。学生也拍照对这方面的素材进行了收集:不死鸟、狗屎瓜、晚饭茶、指甲花、益母草、彼岸花等。6、对话篇书中写过这样的对话:农妇甲:“几点了?”农妇乙:“该走了,十二点多了。”农妇甲:“十二点了,孩子都放学了,还没做饭呢。”朴素的语言满含至爱亲情。学生也收集了人物对话:今年秋天收玉米,天黑了,“吃饭了吗?”我问。“没,收拾完再吃。”他们答。(他们指爷爷奶奶)

根据情况,在习作训练之前组织学生先好好玩一玩,认认真真地做一做。这种拍照片式的玩一玩和做一做,其实不仅让学生去体验了生活,更培养了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同时打开了全新的写作素材的大门。

二、仿写句子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他的《阅读与人生》一文中写道:“有了精读和泛读的基础,要想进行小说创作的话就从模仿开始。当然模仿对于一个成熟作家来讲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但对于初学写作的人来说,模仿不是耻辱,而是捷径。”

我们的仿写是阅读《大地上的事情》后,根据学生的摘抄倾向来的,也分为三种句式:比喻句、描写句、哲思句。

1、仿写比喻句

学生比喻作品:

夕阳西下,天边就像经过风雨调色过的红砖一般。

微风拂过,叶子如同金色蝴蝶一样在地面上方舞动。

枇杷树的枝干上长出了一个“小辫子”细细的丝瓜藤,使出了吃奶的力气拉住自己的宝贝果实。”

2、仿写描写句

学生的描写作品:

稻田旁杂草丛生,掩盖了微微潮湿的泥土,狗尾巴草挺直了细长的腰杆,托着那毛茸茸的花序,在风中摇曳,花序上的柔毛在阳光下像棉花那样软绵绵,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蚱蜢身着翠绿色的长袍,身材苗条,三角形的头上镶嵌着两粒沙子大的眼睛,一对长长的触须直直地竖在头上,两只强有力的后腿在外显露着,一看就是一个跳远健将。”

3、仿写哲思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写作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由表及里的思考,揭示事物的本质。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一位学生在音乐节结束后,拍了现场泥泞的大地上留下的无数脚印,她从大地的角度发出了感叹:纵你虐我千百遍,我依然爱你如初恋。这位孩子以新颖的角度告诉我们大地的博大、宽容、无私。还有一位学生,她爷爷家有一棵紫藤,根部屈曲盘旋的虬枝非常具有美感,爷爷曾告诉她:紫藤之所以长成这样,是因为在枝条还很嫩的时候,她将几个枝干像编辫子一样编了起来。这位同学就有了自己的感悟:人在年少时可塑性是极强的。这三种句式的仿写,为写片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连句成段叶黎明老师认为教师在写作课上组织学生参与和体验的“生活”,应自觉主动地在“生活的深广度”的开掘上下功夫。有了写作素材的广度,写作手法的巧度,也有了哲思的深度,就需要进行片段写作训练,将这些积累有效结合。以下是学生的片段作品:有幸遇见。入秋后,与往日的灿烂相比,它们仿佛失去了生机,更是让人心生怜悯,也许是染上了风霜,带着些中年的疲倦,卷曲着身姿、低垂着腰肢,叹息着自己已逝的风华。阳光洒上去,让那一抹枯黄显得犹为亮眼,正是如李商隐的诗中所说“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池塘边,那几位“不速之客”,似乎也在向它们倾诉着哀伤。一人的风华,就好像发生在昨天,没等自己反应过来,就成了旧事。(它们指秋荷)这位同学不仅描写了秋荷的姿态,又采用比喻、拟人手法将秋荷人格化,把秋荷比作人至中年的模样,最后发出“一人的风华,就好像发生在昨天,没等自己反应过来,就成了旧事。”的感叹。《大地上的事情》的每一小篇的结构都是如此:先描写后取喻最后哲思。这孩子掌握了这本书的写作规律。四、连段成篇中学生写作除了碎片写作外,要成篇成章地写。为了锻炼孩子写整篇文章,我们布置了一些题目《秋天的痕迹》《夏日即景》等,我们对作文的要求是结合大地上的事情写人。下面是一位学生的作文《秋天的痕迹》缩写。“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农民们最忙碌的季节。每到这时,爷爷的嘴边总是挂着甜甜的微笑和啧啧地赞叹,可这个秋季让他彻底失望了。田里的玉米放眼望去没一个饱满的,个个跟吸了毒一样,瘦小空洞,有的上面全是虫子。搬玉米时,爷爷动作缓慢,没了以前的干劲儿。随着三轮车颠簸的声音,一袋袋黑黄的玉米被押送回了家。脱完玉米粒,准备往车库里堆,一车一车。因为今年的玉米不好就连途中掉下来的几颗他也要捡起来收好。堆完后,爷爷呆站在那儿,一句话也不说,头上的玉米灰随风飘扬,飘出了爷爷的失落,飘进了这个充满悲伤的秋。”从这篇文章中可见学生已经从观察大地上的自然万物到观察作为万物一分子的人。这篇写玉米收成、写收玉米的人的文章,既写了大地上的事情也写了大地上的情感,既用了描写比喻又有哲思,是整本书阅读后写作的完美诠释。在阅读整本书时,学生们经过了写作前的基础性工作,写作中的提升工作,更确立了阅读与写作的密不可分的观念。我们老师更应该确立有阅读就会生成写作的思想。

参考文献:

①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朱绍禹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4

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王文彦,蔡明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6

③叶黎明.写作教学内容新论[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④毛正伟.作文教学不妨多几个“允许”[A].载:柯孔标.作文教学创新与创新能力培养[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53—56

⑤莫言.阅读与人生[J].中国德育,(10):8—10

作者简介:葛小霞,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世业实验学校教师,王君青春语文工作室成员,教育硕士,高级教师,镇江市十佳教师,镇江市中青年骨干教师,丹徒区初中语文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做最自然的事,让生命自由呼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67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