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龙虾

刀鱼河豚澳洲小龙虾在谢埭荡安新家

发布时间:2024/9/1 13:38:45   
厚桥谢埭荡村毗邻宛山荡、西沿荡,湖荡密布。自上世纪70年代起,这个传统的渔业村的渔民就集体上岸了,如今,随着现代渔业的深度调整,科学养鱼、特种水产的种苗繁育为这个以水为美的渔村带来了新品种、新概念,瞄准“高精尖”的现代精品水产亮点频闪。现场刀鱼鲥鱼河豚“安新家”目前,不论长江“江刀”还是太湖“湖刀”均在禁捕红线之内。因此,淡水刀鱼的市面上,人工养殖才是绝对主力。那么,如何才能复制出刀鱼这道堪称“江中最鲜”的时令菜?“人要防寒保暖,刀鱼更是如此,它们对环境温度、水质都格外敏感!”江南的早春依旧寒冷,在水面上覆盖一层坡屋顶的消雾膜布,便能做到比室外温度升高15摄氏度左右的保温效果。在谢埭荡村紧邻宛山湖大桥的亩清水养殖场内,藏身一家全市唯一,也是最大的长江刀鱼养殖基地,人工养殖的长江刀鱼正在里面享受温室般的“新家”。养鱼先养水。整个刀鱼养殖基地内有多个清水塘以及机房设施,进门处的净化塘专门用来接收雨水并净化,塘内不仅要求洁净,还需要一定的生物活性,水中特地养殖了一批花鲢、白鲢、草鱼,让水体具有强大的自净能力。在每天7点左右太阳升起以及正午温度最高的时候,身穿防水服的年轻养殖员给这些小家伙们喂食并清除水中青苔和杂草。水中遍布多种传感器,实时监测分析水质变化并“遥控”喷淋、增氧。同时,涵盖刀鱼全生命周期的物联网综合设施,为人工养殖这些金贵的小家伙们的生长情况进行数据建模,为保护长江的生物种群尝试科技探路。去年上半年成立的无锡渔满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徐俊磊曾是大学老师,在许多科普资料中得知长江刀鱼极其难养的信息后,决定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们组成年轻的创业团队,一起攻克包括长江三鲜在内的特种水产人工繁育养殖难题。这个刀鱼养殖基地内还有鲥鱼池和河豚池,同样拥有大棚覆盖,恒温恒湿。相较于刀鱼养殖至今没有稳定成熟的路径,这两类长江三鲜无论是生产技术还是销售市场,都更加成熟。爆款澳洲小龙虾、加州鲈鱼种苗销售旺“我们公司繁育的澳洲淡水龙虾肉质紧致,今年孵化订单数供不应求,去年销售了~万枚鱼虾种苗,今年预计产销量都会翻番。最近,加州鲈鱼、鳜鱼种苗订单同样爆增,正计划对基地进行扩容。”江苏中水东泽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特种水产种苗繁育的企业。在这里,一台台源水净化处理设备净化的清水,水质可达直饮水标准。生产负责人包景文大学所学专业和科研项目都和水产种苗繁育相关,“以前,这些鱼虾的种苗大多从广东、海南过来,但长途运输损耗太大,这些生物的环境适应性也不强。在无锡本地进行淡水育苗后再放养本地以及周边城市的养殖塘内,鱼虾的成活率高很多,长得也更为健壮。”在一个个圆形的清水大池子里,水深超过1米,水质清澈见底,蓝色石棉瓦下盖着一只只抱卵虾,它们的学名叫做红螯螯虾,原产澳大利亚,是名贵的淡水龙虾之一。到今年5月左右,由无锡种虾再到成品虾的这些澳洲小龙虾们,就能陆续奔赴人们的餐桌,个头每只可达2两至4两之间。近年来,网红餐馆的各类“烤鱼”菜品长盛不衰,其中用到的常用鱼之一就是加州鲈鱼。在谢埭荡村的种苗基地内,鲈鱼的种苗也属爆款。“鲈鱼生性凶猛,大鱼吃小鱼在自己的种群中也很普遍,长势分化较大较快,因此分塘周期相对频繁,几天到一周就要对鱼苗仔细筛选。”企业生产技术专家袁霞介绍。延伸“高门槛”为现代渔业“加分”让曾经的老渔民们觉得新奇的是,借助新技术,水产种苗生产品控更加稳定。“只要拥有优势技术和先进管理,根本不愁市场。”谢埭荡村村委负责人感叹,不少渔民也爱去这些新基地参观,基地内都是科技工作人员,他们或许不懂捕鱼捞虾的传统方法,但对鱼类品种、鱼虾生长全过程的特点了如指掌,并将这些知识化作生产力。“即将上市的首批半斤重鲥鱼每斤售价可达元,经实验,这种刚成熟时期的鲥鱼最美味。”渔满塘负责人告诉记者,长江三鲜对水体环境极其挑剔,大热天要遮阳降温,大冬天要升温保温,刀鱼一点都不吃人工饲料,也不能受伤,一块鳞片受伤就会感染离世,平时主要喂食新鲜活虾,大的河虾市场上收购价就要元一斤,这个养殖门槛可不是一般的高。公司和谢埭荡村村委合作,将传统鱼塘归并、深度整理成更为整齐现代的新塘,建立起完善的水体循环系统,同时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渔业学院、江南大学等科研机构保持密切合作,在引进野生江刀的种苗后进行孵化、繁育。3月,第一批无锡人工养殖江刀将会上市。“江南乡村优质土地和水面资源有限,只有发展精品、高端农业,才更有奔头。”谢埭荡村委负责人介绍,当地水资源是优势,今年起,稻田甲鱼已开始种苗部署,和水田内虾蟹套养,形成有机种养新模式。水面之下,是鱼虾丰足;水面之上,还能体验农耕,感受清风花海、乡村民宿。村书记华东明打开去年底前修订完善过的最新村庄规划,谢埭荡村计划用五年左右时间,完成产业调整、农房翻建以及水八仙观光点等一系列和水有关的规划文章,一个和美而不乏现代科技感的新农村轮廓日益清晰。(晚报记者陶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747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