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树龙虾 >> 树龙虾的形状 >> 面对不断涌入的入侵物种,我们该如何应对
近些年,入侵物种确实很猖狂,先是前些年的小龙虾、清道夫、罗非鱼以及非洲大蜗牛,接着是今年“遍地开花”的鳄雀鳝以及前几天刚在黑龙江发现的百斤红尾蚺,入侵物种的消息越来越多了。
早在年5月,我国生态环境部发布了《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显示如今全国共发现入侵物种超过种,其中占比最大的是植物有种,有着杂草之王之称的“水花生”(学名空心莲子草)就是比较常见且顽固的一种入侵植物,其次是动物,有种,剩下的是微生物和真菌。单一的入侵物种都可能给一些区域的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破坏,更不用说是几百种入侵物种了,那么,面对大量的外来入侵物种,有没有精准有效的防治措施呢?我们不妨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入侵物种水花生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多数的入侵物种是怎么来的?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想要防治入侵物种,首先我们要看看它们是如何入侵的?入侵我国的物种从整体上看分为两类:引入和误入。下面我们分别来说一下:01引入引入就是人为的将外来物种带入我国,根据目的不同引入又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观赏,我们常说的清道夫、巴西龟、、食人鱼、鳄雀鳝、红尾蚺等都属于这一类,它们都是以观赏(包括当做异宠)为目的引入我国的,只是大多数人只管养,不管该动物的来历,所以在养够了之后,就随意的放生在我国的水体之中,甚至还有一些人打着放生祈福的旗号,去市场上买这些本不属于我国野生环境中的动物进行放生,最终让它们形成了入侵物种。
巴西龟
第二类是吃。罗非鱼、小龙虾、福寿螺、牛蛙等动物都是属于这一类的,这些动物最初都是以吃引入到我国养殖的,但是没想到这些动物繁殖能力强,像福寿螺还是一种内含大量寄生虫的螺类,所以最终被市场逐渐的抛弃,最终造成了入侵。小龙虾虽然很受欢迎,而且在我国养殖业也风生水起,但是野外的小龙虾依然是入侵物种,并且依然危害着本土水生植物以及淡水鳌虾的生存。
02误入所谓的误入就是非主动性引入的物种,而误入的物种主要以节肢动物为主,比如红火蚁、白纹伊蚊(花蚊子)、美国白蛾、蔗扁蛾等等,这些物种的入侵通常是通过贸易,主要是木材的运输,比如埃及伊蚊、各种蛾子都是通过木材进入我国的。举个例子,前些年在辽宁、山东、天津以及陕西等省份内泛滥的美国白蛾,最初就是在年由北美洲的一些木材传入东北,进而从东北运输的木材中夹杂着一些虫卵,最终到达多个省份的。
美国白蛾正在产卵
如何精准有效地防治入侵物种?既然弄明白了大多数入侵物种是怎么来的,我们就可以针对性地去防治了。首先,对于以观赏为目的引入的外来物种,要严格的控制饲养的数量,同时对于买卖也要加强管理,尤其是一些繁殖能力较强、体型较大的物种,比如红尾蚺,最好能做到登记饲养。同时,要加强入侵物种的宣传教育,尤其是年轻人要对家中一些喜欢放生的老人讲解一下常见的入侵物种,避免将入侵物种放生,方法也很简单:告诉他们,这不是在放生,而是在杀生。
其次,对于以吃为目的引入的物种,就需要养殖户自己的监管了,比如在雨季做好养殖塘的抗洪能力,防止养殖的入侵物种进入野生水体,这一点美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今困扰他们的“亚洲鲤鱼”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泛滥成灾的。
最后就误入了,误入的监管是比较困难的,毕竟在一大批木材中掺杂了一些虫卵,想要检测难度是非常大的,不过,在这方面我国的海关等部门已经加强检查力度,这一点通过近些年我国海关多次在一些货物中查获入侵物种就可以看出来了。
入侵物种的危害入侵物种已经成为了生态的一大杀手,我们以几种入侵物种为例简单地来说一下。首先是清道夫,清道夫全身坚硬,肉少,在我国水体中没有天敌,而且即使吃货们也望而却步,但是在野生环境下,它们最喜欢吃其他鱼类的鱼卵,一旦水体中出现清道夫,以它们一天吃掉-枚卵的速度,很快该水体中的本土鱼类就消失了,只剩下清道夫一家独大。
其次是鳄雀鳝,鳄雀鳝网上许多科普文章,大家对它的实力也有一定的了解了,作为北美洲最大的淡水鱼,鳄雀鳝的鳞片比清道夫都要坚硬,而且它们体型庞大,可以吃掉水体中大多数的鱼类,最关键的是它们的卵和内脏均有剧毒,所以在我国水体内一旦形成一定的种群数量,泛滥只是时间的问题。
其次是节肢动物,入侵的节肢动物,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红火蚁。红火蚁目前已在我国12个省个县市区形成了入侵,它们虽然体型不大,但是高度群居,一群就有几十万只,而且一旦发现威胁会群起而攻之,最关键的是它们的尾部带有螫针,能够释放毒液,被多只红火蚁咬伤,甚至会死亡。除此之外,它们凶猛好斗,对本土的蚁类以及植物都有很大的威胁,是世界百大外来入侵物种之一。
总结
在我国大多数的入侵动物都是人为主动引入的,但是以前的缺乏认知,对于这些入侵物种的危害没有足够的认识,所以放生行为屡见不鲜,这是许多外来物种成为入侵物种的主要因素。要知道,像我们上面提到的这些入侵物种,一旦泛滥成灾对生态的破坏几乎是不可逆的,同时它们还会威胁本土相近生态位的生物的生存,因此,要提高对入侵物种的认知,同时做好把控,毕竟如今被人类破坏的环境早已经千疮百孔,经不起入侵物种的再次摧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