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树龙虾 >> 树龙虾的形状 >> 农村常见笋壳鱼是外来物种为何它没有泛
导读:过去农村常见的“笋壳鱼”是外来物种?为何它没在国内泛滥呢?
我国的鱼类资源种类非常丰富,特别是在南方地区,因为水资源丰富,同时冬季气温也不会太低,所以非常适合多数鱼类的生存。
像近些年从不同国家引进了一些经济鱼类,就因为它们多数不耐低温环境,目前也主要是集中在广东、广西、福建和海南等地方养殖。就算有些已经在野外环境泛滥了,但却难以到北方地区,原因还是因为北方冬天太冷了,河面一结冰它们就会被冻死。
那大家知道笋壳鱼吗?这估计是很多南方朋友比较熟悉的一种鱼,因为在过去很多河流、湖泊和水库里也有这种小鱼,以前农村娃也没少捕捞来吃,而近些年更是成为了市场常见的经济鱼类。
也由于十分常见,一些人甚至都一直以为它是我国本土的鱼类,实际上它是一种外来物种。既然如此,那为何笋壳鱼在国内没有像其他的入侵物种那样泛滥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存在感不强的笋壳鱼
以前笔者也不相信笋壳鱼是外来物种,因为小时候就常在野外捕捞、垂钓到它了。直到经过一番深入的了解之后才深信不疑,它真的是外来物种,只是存在感不强。
笋壳鱼是我国民间对它的一种俗称,它的学名叫尖塘鳢,是虾虎鱼中的一种。这种鱼的故乡在东南亚和澳洲等国家,也是当地一种较为名贵的淡水鱼。
我国引进养殖笋壳鱼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当时主要是在广东、福建和广西等省份养殖。因为当地的环境经常刮台风,导致很多养殖场的笋壳鱼逃匿到野外,而它的适应能力又很强,所以很快就在南方的很多水域都有这种鱼的身影。
之所以在国内多叫它笋壳鱼,而不是叫它的学名尖塘鳢,是因为它长得就很特别。这种鱼身体似圆柱形,头大尾巴小,并且看起来很像竹笋,甚至连上面的花纹都有点相似,所以就给它取名笋壳鱼,容易记忆又方便传播,非常的接地气。
在国内很多人常把它当成是土著鱼类,一来是它和我国的一些土著鱼很相似,比如土布鱼、老头鱼、沙虎鱼等等鱼的外观就极其相似,如果不仔细观察是很难去分辨的。
但是像我国土生的这些鱼类一般个头不大,都是小型鱼类。而笋壳鱼则能长到一两斤重一条,养殖的个头会更大。另外这种鱼还有一个特性,就是它的肤色还会变化,在在应激状态下体色变黑。这也是笋壳鱼和我国土著的一些鱼类最大的区别之一。
再加上这种鱼不像罗非鱼、小龙虾、清道夫、食蚊鱼等入侵物种那样的危害大,而且数量也比较少,只在南方部分水域少量分布,所以一直以来存在感不强,这也导致了好多人不知道它是外来物种。
为何笋壳鱼却没有在国内泛滥?
说起来也有点奇怪,笋壳鱼是为数不多入侵“失败”的一种鱼类了。从80年代引进国内当成经济鱼类养殖已经有快四十年了,但这种鱼在国内目前基本上还是以人工养殖为主,而野生的虽然也有,但是却并不多。仅是在南方一些水域,有极少量野生笋壳鱼零星分布,这又是为何呢?
实际上笋壳鱼的生命力还是很强的,它在南方的水域基本都能生存,而且食物来源也广泛。这种鱼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主要是以水体中的各种小鱼、小虾、甲壳类、软体动物、水产昆虫以及昆虫幼体为食。并且它还有较强的耐氧和耐饥饿能力,这也变相地为笋壳鱼提供了生活保障。
而且笋壳鱼的繁殖能力也不弱,它在2龄时达性成熟,然后一年可以繁殖2-3次,相对怀卵量为70~粒,当然了个头越大,产卵量就越多。而且产卵后到孵化出来,雄鱼都会守卫在附近。
但即便如此,笋壳鱼却没有像其他的入侵物种一样展示出其超强的入侵特性,因为它在国内的天敌也不少。
第一个是自然界的天敌多。这种鱼是肉食性的鱼类,长得凶猛,可是国内水域爱吃鱼的鱼类也有不少,它的个头也不算太大,自然就会被其他的肉食性鱼类捕食,比如蛇鱼、鱤鱼等。就连它的鱼卵也可能会被其他的小鱼吃掉。
第二个是人类的过度捕捞。笋壳鱼的肉质非常的鲜美,营养价值也很高,在南方是很受欢迎的一种高档鱼类。就算是养殖的也要卖到元以上一斤,如果是野生的价格就更高了,所以好多人会为了品尝它,或者是抓它卖钱,从而大量捕捉。
最后一点,就是它不耐低温。笋壳鱼在南方大部分的水域是能适应生长,但却不耐低温,当温度低于10℃以后,就可能会被冻死了。而在南方很多地方冬季也可能会降温到0℃,这样一到冬季就被冻死了。
除此以外,就是笋壳鱼捕食能力不强,它虽然是虾虎鱼的一种,但却不会主动发起攻击,一般都是等到食物经过时才将其捕食,而捕食能力弱的就一般不太容易泛滥。
再加上近些年好些水域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的污染,这样进一步压缩了笋壳鱼的生存环境,自然它就更难以泛滥了。
其实吧,光凭它是一种美味的高档鱼类,就已经不太可能泛滥了。因为我国的人口众多,而“吃货”也很多,所以这也就注定了笋壳鱼不太可能会泛滥了。
各位朋友们,你们家乡野生的笋壳鱼多吗?你们喜欢吃吗?欢迎留言讨论!